深情何葳蕤——读鱼茂胜先生《葳蕤集》有感


    近日好友李逸文交给我一本书《葳蕤集》叫我好好读一下,我欣然从命了。我读这本书,带着两个问题,一个是,担任党政工作领导30多年且已光荣退休的一位老同志,为何著书《葳蕤集》,选这么两个“冰封的汉字”?一个是,这样一位恢复高考制度后参加首届高考(1977年)且考取西北农学院的大学生出身的老干部著书,为什么选择“寄情、寓情、萦情、怡情”以情为主线?

读《葳蕤集》的过程,就是解答这两个问题的过程。读罢全书问题解决了。我的认识是:鱼县长是一个改革开放时代培养的具有新思想的与时俱进的新人;是一个认乡村为精神家园,牵挂着乡情、乡思、乡韵、乡恋的赤子;是一个栽树播绿、治水修路、崇文尊贤的领风气之先、党性强、具有“绿色”、“协调”、“开放”理念的领导者;是一个文学素养很高、才华横溢的才子型散文家。下面我具体说说。

                  葳蕤我解

葳蕤这个词被界定为“冰封汉字”,但这个词是汉字的精华。2014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发起的“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行动”,将这两个字选为“首期焐热词汇”。作者著《葳蕤集》,将“葳蕤”一词焐热了。诗人朱文杰有诗道“草木葳蕤,暗含机缘”。我认为,这本书能给阅者带来好机缘。大家可能注意到了,鱼县长出生在“四圣之乡”白水,长期工作在“五陵”脚下,他对这些璀璨的文化有着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对自己从事的“农”的工作,也有一个全新的解释,他认为“农”是脚下步量过的皇天后土,是工作中面对的大众百姓,是家乡的父老乡亲。这个机缘就是故土的发展之缘振兴之缘,是对后来者和继任者的一声洪亮而久远的呼唤。希望大家都能听到。

情理双孕

这是一本传情的书吗?是的,这正是此书的宝贵之处。我们看到,鱼县长“但凡动情即动笔,不写一句空文字”。这就使全书具有了史料的真实性,写乡村,写家史族史,让我们触摸到了人情冷暖,时代的沧桑变迁,谛听到人民的呼声,接上了地气。

桑梓寄情,是托付之情,是担当之责。这种农耕文明及乡村文化是情之根,这其中孕育的向善、勤劳、诚实、善良等美德令人赞叹和神往。故土对自己是有托付的,是自己要牢记和甘愿报答的,

山水寓情,乐山乐水,是自然之情,踏遍青山人未老,万水千山都是情,是仁者是智者的选择。听花开的声音,观叶绽的意境,此心安处为故乡,是乡情的升华,升华到大自然的层面。寻找回来的是自然家园。

岁月萦情,时间去哪儿了?这种情浓得化不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心头装的是地灵是人杰。为大气蒲城擘画,我们记住了“尧山、卤阳湖”,记住了“井勿幕、王鼎、李义祗”,石羊集团,环境也是生产力;为播绿者齐仲平作记,我们记住了“林子大了,雾霾就小了。”;为文化人王宝成致祭,我们记住了“掰一块太阳送给你怕你嫌烫;掰一块月亮送给你,怕你嫌凉。”“死了活了,都在这疙瘩上”

笔墨怡情,笔飞墨舞,心身双修,寿者相也。圆劲率真的书法,给我们一种朴茂之美的享受。

                     才艺味长

我喜欢《追水记》一个“追”字;喜欢《小花猫》能听懂人话;喜欢作者夸《猫头鹰》出现是吉兆;喜欢作者《想念喜鹊》的迫切。作者做《叶子赋》,说它对人类的功德是至高无上的。作《绿情》豪言“播撒绿色就是最大的幸福”。这样的情怀在《齐仲平播绿记》中还有更生动的描写。在《柿子树》中,有几段描写极富激情,简直才华横溢,文学性很强。作者夸柿子树具有“大智慧、大气魄”。作者毕业于农大,多年从事农业的领导工作,爱水爱雨爱雪爱树爱绿,他的“绿色环保”理念这么坚定,真是领了党的“五大”发展理念之先。

《桥陵赋》、《华山赋》、《水芝赋》、《为张良庙绝联试拟》中都有非常美妙的句子,足见作者古文学修养之功之深厚。这个话题我不专业留给专家们评说。

                                      阿 门

(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西安市诗书画研究会名誉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