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沉淀铁氧体法-处理重金属废水


 重金属是一类具有很大潜在危害性的重要污染物,其威胁在于它不能在环境中被微生物分解,相反它可以通过食物链以生物放大或生物积累的形式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长期饮用受铬和镉污染的水均可导致畸胎、致突变、致癌及其他多种病变,因而与受汞、砷和铅污染的废水一样被列为第一类废水。20 世纪50 年代发生在日本的水俣病和骨痛病就是由重金属汞和镉污染所引起的公害病,此后重金属污染问题受到各国人们的极大关注。重金属污染物主要以重金属废水和重金属污泥的形式存在[2]。处理重金属废水的机理是改变有害重金属离子的存在形态,使其转化为无毒或低毒新形态,或使其在不同相之间进行转化,然后进行分离,从而达到处理目的。目前国内外处理重金属废水的方法有化学法、物理法和生物法等。采用生物处理和其他物理化学方法由于成本高,反应条件苛刻等原因,实际上难以得到推广应用。

  化学沉淀铁氧体法是1973 年由日本电气公司(NEC) 首先提出的处理含重金属离子废水的一种方法。它最早应用于实验室污水处理。它是指向废水中投加铁盐,通过控制工艺条件,使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在铁氧体的包裹、夹带作用下进入铁氧体晶格中形成复合铁氧体,然后再采用固液分离手段,一次能脱除多种重金属离子的方法。铁氧体法具有投资小、设备简单、易操作、处理量大、去除率高、净化效果好和能回收磁性材料等优点,从效果与成本比看,铁氧体法是种较理想实用的方法,因此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