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竖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得让于欢们心服


 2017年3月26日,山东省聊城市公安局东昌府分局办案民警告诉澎湃新闻,目前于欢案中10名讨债者(11人中杜志浩已死亡)全部被抓,首要犯罪嫌疑人吴学占、带队讨债的赵荣荣等人已被抓半年,案件已经移送到检察院,审查起诉。

  从《南方周末》等媒体的有关报道来看,聊城官方此举,客观上是在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当然,其中某些层面或许存在民意倒逼的因素。

  就一般逻辑而言,在众目睽睽之下,在最高人民检察院等高层的直接参与下,无论是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还是山东省人民检察院、山东省公安厅等有关方面,通常都会秉公执法。

  不过,如火山爆发似的相关舆情表明,社会各界更为关注的则是,涉及“辱母杀人”一案的于欢,究竟会不会在监狱中度过,以及有关警务人员是否会被追责。

  诚然,无论是官方层面,还是民间层面,都有人担心由《南方周末》等多家媒体引爆或激发的舆情,会影响到于欢一案的最终判决结果。但是,民情民意能影响或左右到判决结果的,实际上是少之又少。换言之,所谓的舆论影响司法、民意左右司法的说法,基本上都是想当然,或试图掩盖见不得光的东西,或刻意转移某些视线。譬如,搁置近20年的新华社前记者高勤荣申诉问题、被放到一边乘凉数载的北京康达律师事务所原律师李庄在重庆遭遇“黑打”案,以及沈阳小贩夏俊峰刺死城管案等等,都曾经一次又一次地引爆中国舆情。可结果还是让当事方或民众大失所望。像夏俊峰这样的,甚至已经被送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了。

  不可否认,尽管大家面对的是同样的新闻事实——“辱母杀人”,然看法或观点真可谓五花八门。即使在法学界,对于欢的行为,是属于正当防卫、防卫过当,还是故意伤害,都有不尽相同的看法。但是,“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既是中国最高决策层的指令,也是亿万羲黄子孙的共同心声,还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客观要求。

  退一万步讲,就算于欢的行为是故意伤害,或防卫过当,但就本质来讲,无论是持有何种观点或看法者,差不多都属于于欢们。因为他们内心皆渴望“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因为他们都不想成为徇私枉法的牺牲品,因为他们都不想成为公权力掌握者失职或渎职的受害者,因为他们都想维护生命个体的人格尊严,因为他们都不想让自己或他人成为下一个于欢或于欢母亲,因为他们都不想让诸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类的成为空话。

  概而言之,笔者认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得让于欢们心服。否则,不管最高人民检察院或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等有关方面最终搬出什么样的司法理由,结果十有八九都会导致中国社会更加撕裂。同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之类的,也会被亿万羲黄子孙视为黑色幽默。(文/罗竖一)

  (作者:罗竖一,中国经济新闻联播特约评论员。中国著名评论家、独立学者、资深媒体人、调查记者、专栏作家,新华网、中国网、环球网、中工网和千龙网等重点媒体联合评选的“中国好写手”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