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我的小金人?


     今年的奥斯卡奖颁奖典礼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乌龙事件,在颁发最后重头戏“最佳影片”时,宣布了错误的得奖者,在错误的得奖团队致辞长达两分半钟之后,才有工作人员上台纠正了这个错误,并重新宣布正确的得奖者,这不但令在场的所有人错愕,也令在全球观赏直播的观众们哗然!

 

美国艺人们的风度还是非常好的,错误的得奖者确认了这不是开玩笑之后,立刻把小金人交给了正确的获奖者,并且致以祝贺;正确的获奖者,也没有过多当场苛责造成这个错误的主办方;主持人吉米主动承担了这个过错,即便所有人都相信这事与他没有关系……..,但据在现场的媒体人描述,典礼是在混乱中落下了帷幕。

 

事后普华永道发出声明,承担这次事件的责任,事件的经过是因为负责交付获奖者名单的两位普华永道合伙人给了颁奖嘉宾错误的信封而导致的(那两位合伙人在此就不具名了,我不想关注是谁的失误,而希望探讨的是这种个体失误对整体的影响)。为什么会出现错误呢?我们从流程上梳理能探究问题点在哪里。两位会计师各拿着一个手提箱,里面有所有获奖者卡片,卡片各自装在信封里。两位会计师分别站在舞台的两侧,根据现场导播的要求,把信封交给从不同方向上台的颁奖嘉宾。所以每个得奖信封其实是一式两份的,由于指定的颁奖嘉宾只从舞台的一侧上台,于是没有给出获奖信封的那位会计师就要把那个相同的信封移开。这本是一件不困难,但是需要付出全部注意力的工作,对于资深的普华永道合伙人来说,不该出现错误,但是错误却单单就发生在这个节点。整晚从其中一位普华永道合伙人那侧上台的颁奖嘉宾比较多,但恰好前一个奖项最佳女演员的颁奖者是从另一侧上台的,等到沃伦.比蒂从这位普华永道合伙人手中接过本该是最佳影片得奖者信封时,这位老兄原因不明地没有将前面未发出的最佳女演员获奖信封移开,而直接拿给了沃伦,于是,接下来就发生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对于普华永道而言,两位合伙人会计师绝非小人物,而在整个奥斯卡颁奖典礼中,他们却绝对不是大众关注的大人物,而往往是镜头都不会带到的小人物,颁奖典礼的大人物是谁,我想这里不说,各位看官也都能知道,最后评价这次的颁奖典礼是否成功,通常点到的都是那些大人物的名字,而不会提到众多小人物的名字。有句话说:大人物能成大事,但小人物也能坏大事,这次的奥斯卡颁奖典礼,真的印证了这句话。在这次颁奖典礼之后,我还没有看到任何对此次颁奖典礼的整体评价,焦点全部围绕在这个大乌龙上,据某媒体记者表示,甚至最后正确最佳影片获奖者的致辞,似乎也没有几位记者在认真听,大伙想打探到底怎么回事?

 

经营事业的成败,除了战略问题之外,执行问题也很重要,每一个重要节点都是影响成败的关键。大人物能成大事,小人物也能;大人物能坏大事,小人物也能。经营事项无大小,每个人站在价值链上的每个节点都很重要,只是担任不同的角色而已。普华永道是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专业和值得信赖是这家老牌世界500强企业金字招牌背后的基础,我相信也是许许多多普华永道人用汗水与生命所累积的,但是这次事件,却让他们遭受了舆论的批评和雇主的质疑,已经合作了83年的奥斯卡奖主办方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表示要重新评估是否继续与普华永道合作;有网友调侃PWC(普华永道)原来是Probably wrong card的缩写。有89届历史的奥斯卡奖近年来也没有出现过这么大的乌龙,要命的是,这一切都还因为全球转播而呈现在全世界观众的面前。

 

现在普华永道还没有给出官方的说法,到底为什么会拿错信封?但是媒体已经举出那位合伙人频频在颁奖现场发出推特,似乎说明因为专注于发推特,分散了注意力,这个说法可信度还是很大的,因为科学家已经提出研究证据说明大部分人是不能一心二用的,有些人认为自己能一心二用,其实只是在两件或多件事情之间来回切换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但还是需要切换。如果是因为这个原因,那么归咎于那位合伙人不该在工作的时间分心发推特是有道理的,他应该百分之百地专注于角色所承担的责任,就算做不到当责(take accountability),至少也要负责(take responsibility)地完成工作,让整个价值链交付最佳成果。

 

除了普华永道这位合伙人的表现之外,另外一个人的表现也值得探讨---沃伦.比蒂。我个人是很喜爱看沃伦的电影的,尤其是他与妻子安妮特.贝宁一同演出的那部唯美爱情电影“爱情事件(Love Affair)”真是百看不厌。我真心不希望他被卷入这次的乌龙事件中,但不得不说,他也是这次乌龙发生的一个关键人,也可以说他是能阻止颁错奖的最后一道防线。当你手中拿到一副坏牌的时候,你可以想这就是命运,随它自由发展吧,或者你也可以尽力设法把这副烂牌打好,沃伦当晚就拿到这样一副烂牌。根据他的现场说明,他是看清卡片上面写的是最佳女演员艾玛·斯通,而不是最佳影片的,他当时愣住了,他说他不是故意搞幽默,从直播画面我们能看出他真的愣住了!而且他还再次查找确定了一下信封里没有其他卡片。我们来看看,沃伦做为颁奖嘉宾,他的责任responsibility是什么?我没有官方资料,但是猜测是“按照卡片上的名字念出来,然后把小金人顺利交给得主”,如果按照这个要求,沃伦没有错,人们无法苛责他什么。他在执行责任的时候,发现了问题,我想这时他心理在思考该如何处理?他停顿了,这符合生物学上fight or flight的生理反应,在选择要flight或者是fight之前,生物通常会有一个停顿的反应,但是停顿后,似乎沃伦并没有决定该怎么办。沃伦这时把卡片转向另外一位颁奖嘉宾费.唐娜薇,但我觉得恐怕这是个错误的行动,想想在全场观众翘首等待了一阵子,而迟迟没有宣布得主是谁,他将卡片转向费,现在留给他们两个人的时间更少了,而费几乎不会有时间仔细的去看卡片,反而容易意会是沃伦发挥绅士风度地想把宣布的荣誉给自己,于是费.唐娜薇只能就她看到的最醒目的字快速地念出LaLaLand,这时沃伦似乎如释重负,因为费的果断,帮他做了决定。但是错误的选择不会因为时间流逝而自动变成正确的,再说纸永远是包不住火的,普华永道两位合伙人马上发现了错误,因为只有他们是知道真正得主是谁的。纠正这个错误,前后花了2分半钟,他们后来采取的直接快速的方式,而不再想用什么方式,用什么形式,好不好看,而是必须让对的人拿到奖,这种勇于纠错的品格我认为还是值得赞许的。

 

事后普华永道已经公开对沃伦.比蒂道歉,因为他也是事件的受害者之一,的确如此。但是有没有可能会有另外一个沃伦,拒绝待在受害者的漩涡里,而希望扭转大局?如果我们让镜头重新回放,故事重新编写,沃伦看到卡片上的文字,发现有问题,能说:“等一下,这是今天的压轴大奖,为了慎重起见,我想请主持人(或评审主席,或什么他认为有公信力的人)来帮我确定我说出的是正确的得奖者”,那么后面的错误将基本不会发生,如果沃伦这么做了,那么他选择的是fight,如果沃伦这么做了,那么他不但是负责的,进一步,他是当责的,他超越了所赋予他的责任,而对大局的最后结果做出了更有价值的贡献,对他个人而言,他所创造的这一幕,一定会传为美谈。写到这里,让我联想到今年奥斯卡入围最佳影片的另外一部电影“血战钢锯岭”,这是一部以真人实事编写的电影,这里面的主人翁戴斯蒙德就展现了这样一个当责的态度。戴斯蒙德只是一个“列兵”等级的医务兵,是部队里级别最低的,他们的部队被敌人击溃,很多人战死,指挥官下令撤退,只有少数人得以从战场上撤出,戴斯蒙德原本可以安全撤退,但是他选择继续留在战场,不顾自己的安危,到处搜救受伤而没有死的战友,一个一个地将他们送回军营救治,最终,他只身一人将75名伤员带到安全地带。在搜救的过程中,他还发现了原来敌军都隐藏在秘密的地下通道里这个情况,难怪密集的炮火轰炸都无法彻底消灭他们。他所做的,已经超出他的责任范围,对大局的最后结果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不论在军队里还是在战场上,戴斯蒙德绝对是个小人物,此外,他还是个外表看来非常瘦弱的人,在单纯的男人堆中,他也不是一个大人物,但是再一次说明了小人物也能成大事,戴斯蒙德的行为证明了这一点。电影中最感人的场景,我认为是战场指挥官走到戴斯蒙德身边,对他说:“我只看到一个瘦小子,我不知道你是谁?你比任何男人报效祖国所做的多得多,我此生从未如此看错人,我希望有一天你能原谅我。”接着,军官蹲下来接着说:“….明天我们要回攻那个山脊,…..没有你,他们(将士们)不会去那儿。”这就是信赖的最佳表现。

 

戴斯蒙德是位英雄,我必须诚实地说,做到那样太不容易了,但是发现有问题,能及时喊出“嘿,我们走错了树林了”毕竟要简单一点,但那一样也需要勇气。在工作上,发现流程出了瑕疵,要有勇气喊出“等一下,我们该弄清楚这一点”,或者“嘿,我们是不是找错原因了”。在战场上、在球赛中,或者在企业运营中,太多太多场景需要这样的勇气展现当责态度。尤其在团队运作中,相互当责是团队成功的必须要素。美国知名管理顾问派崔克.兰西奥尼在他的畅销著作《团队协作的五大障碍》一书中明白指出,能够勇敢地质疑团队其他成员不当的行为,是一种当责的表现,在沃伦的例子里,如果他要展现当责,那么他需要勇气质疑这张卡片的正确性,更需要勇气提出挑战。

 

拿到错误卡片的沃伦和身陷敌军包围的戴斯蒙德都拿到一副坏牌,想要把这副坏牌打好,除了需要勇气,他们还需采取当责步骤,按照纽约时报畅销书《当责》作者罗杰.康纳斯、托马斯.史密斯、克雷格.西克曼的意思,当责步骤就是:正视现实(See it)、承担责任(Own it)、解决问题(Solve it)、着手完成(Do it),而用我最直白的说法就是,看清困难、扛在肩上、找出办法、全力以赴。在钢锯岭上的戴斯蒙德和我想象中重新编写的沃伦处理方式,就是符合这个当责步骤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