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电脑的情缘


 我和电脑的情缘

喻建国

十八年前我开始接触电脑,那时我已经退休了四年,不过我仍然在教育工作岗位上工作,退休返聘。1999年暑期过后,我到静安区教育学院工作,同时担任静安区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室的心理辅导师。我有一个独立办公室,配有电脑,也就在那时我每天在上班的时候只要有空就对电脑勤加学习。我没有经过什么培训,我是偷偷地学,不经意地有目的地问,然后就是反复练习,反复琢磨。

2001年我自己在家购置了一架台式电脑,回家以后也能够不断与电脑打交道,我被电脑的神奇所驱使,走进了它的广阔天地和宇宙空间。从电脑输入方面来看,我从用一个手指在键盘上戳戳弄弄,输入一个个英文字母,逐渐到能够运用汉语拼音双手在键盘上十指并用,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我竟然还能够盲打,心中想到什么,脑子转到哪里,手指就能够在键盘上把它们通过电脑表达得十分清晰。这种得心应手带来的愉快和幸福真是罄竹难书哦。

每当我在电脑的输入键盘上十指飞速跳跃轻巧击键时,我的心中都满满地充斥着幸福感,感谢上苍赐给我这样的能力。现在我每天在电脑上写作,寻觅参考文档,了解天下动态,通过电脑我和全世界建立了亲密的联系,同时我也每天向全世界倾诉。

最早的电脑是美国科学家赫尔曼·何乐礼于1889年造出的电动制表机,用以储存计算资料。1930年,美国科学家范内瓦·布什造出世界上首台模拟电子计算机。真正的电脑诞生于1946214日,第1代电子管数字机问世,它使用了17840支电子管,大小为80英尺×8英尺,重达28吨,功耗为170kW,其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的加法运算,造价约为487000美元。

2代晶体管数字机诞生于1958年,硬件方的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应用领域以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为主,并开始进入工业控制领域。特点是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提高,可达每秒数十万次,甚至每秒300万次。
   3代集成电路数字机诞生于1964年,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MSISSI),主存储器仍采用磁芯。软件方面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以及结构化、规模化程序设计方法。特点是速度更快,可达每秒数千万次,而且可靠性有了显著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
  我们现在使用的是第4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机,诞生于1970年,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LSIVLSI)。软件方面出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和面向对象语言等。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在美国硅谷诞生,开创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应用领域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过程控制逐步走向家庭。

中国PC产业正面临城市市场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和乡镇市场快速普及化的爆发阶段。中国将进一步巩固在即将确立的全球第一IT市场的地位。

若要成为一个现代人,就该用上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