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了,倦了,苦了,伤了,听听这个,你会醉………【新月新语】
点击下面网址,可看视频
v.youku.com/v_show/id_XMjU5Mjk3NjA4OA==.html
《河水》
河水有一种古老的斯文,它那匆匆流去的感觉就是一首引人低回的诗。它滋养着田园,运送着舟楫,是人类的母亲。
老家后门外就有一条河。夏天里,那河水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白亮,闪着粼粼的波光,欢畅地奔流。
无论天气多热,河面上都不会缺少凉风的。过摆渡到对岸去寻访田园的时候,先就享受了那河风的吹拂。船到河心,那被船夫的单桨激起来的浪花,随风飞溅过来,仿佛自己和那渡船都进入了滚滚的波涛,舒畅而沁凉。
桨声与水声是醉人的交响,那属于坚实木料碰击所发的清音,配趁着汨汨的水声,成为一首中庸速度的二重奏。船行照例是三拍子“强弱弱”的韵律,随着水流与波浪,稳稳地前行。那木质的船底,在河中愉快地享受着水流的冲刷,发出一连串轻匀的低音,像是说“沉醉呀!沉醉!”
最向往的还是那下游处的芦丛。父亲那一代的人们,常常约上三五知己,在夏天月夜,租一只小船,带着酒肴和箫笛,划到芦丛深处,停下来,饮酒谈心和奏乐。那不就是乾隆笔下“芦丛不用扁舟系,波漾风吹任所如”的画面吗?那不就是朱希真笔下“短棹钓船轻”的意境吗?那不就是“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的时刻吗?在笛声轻扬之中,在酒伴诗朋的酣然笑语之时,那不就是可以“羽化而登仙”的心情吗?
羡慕那样的诗境,那样的豪情,和那样的友伴。那是一个真正有着同生死、共患难的金兰之谊的时代,也是一个有诗有酒、有笛有箫有月夜的时代,还是一个最适宜欣赏并拥有一个迷人的夏夜的时代。在那个时代里,闲情不是闲情,而是生活的格调。
后门外的河水就这样写满着夏天的诗。而在我幼年的观察里,那首夏天的诗也是一幅不朽的画。在那画面上,近处是鸭群鲜亮的白羽;远处总有一只两只小小的渔舟,悠悠然,在水面轻荡。浅浅的船身像一弯延伸着的新月,只露一条细细的弧线在水面上,而这弧线的尽头处,坐着戴笠的渔翁,却又趁得河水更加浩渺宽阔了。
在那样宁静淡远的、水样的夏天里,风总带着水的沁凉,越过种着花木的院落,轻轻地熏染着属于夏天的怡然和朦胧。作者/罗兰,朗诵者/赵新月(江枫),电台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