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星座营销”技巧


 

12星座已经在广大女性的认知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了,她们会对每个时间段出生的人进行特殊的定性划分,揣摩人性,不乏趣味,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但正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女性对12星座的痴迷也正好给了很多营销者“下手”的契机,挖掘各个星座的人的有趣特性,通过“星座元素”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也不失为有效的品牌魅力增值的手段。

借星座营温情,销产品

 

说起社会共性问题,诸如此类最基本的社会共同认知每个人都得面对。而12星座正好可以间接绑定这些共性认知,从发现到解决到实现,星座营销可以玩的头头是道!不信,请看下面这个案例!

广告界无人不知这样一条广告:在1994年,台湾伊莎贝尔食品推出一条关于十二星座求婚的广告片《我们结婚吧!》,虽然是广告片,但可谓是广大男士求婚的“实战法宝”,片中将十二星座女友向往的求婚场景依次全方位展示,鲜明迥异的反应展现无遗,贴近真实生活,让生活话题充满趣味性的同时,也通过这种温情的方式,引发渴望结婚的失婚男女的强烈共鸣,模糊了商业和生活的界限,加深了消费者对伊莎贝尔品牌的好感度,让每一位看过此条广告片的星座男,均都萌生了求婚的浪漫冲动,还让伊莎贝尔这个西式礼饼品牌迅速风靡台湾全岛,助其稳坐行业老大位置。

《我们结婚吧!》就成功抓住了社会共性认知中的“结婚”这一话题,借星座营温情,销产品。

立足人性点,抓住消费心理

 

星座营销是一种社会化营销,心理化营销。

人们对星座的热情持续升温,这一消费者心理就是商家营销很好的切入点,现实生活中以星座为话题进行事件营销的案例已经屡见不鲜。

杜蕾斯就是最好的一个案例:2013年,杜蕾斯官方推出一条创意视频《十二星座的星语性愿》,该视频以趣味动画的方式,讲述了不同星座在对待“性”这件事上各不相同的方式和态度,直观展现的同时又颇为调情,让广大男女大呼过瘾。

而这则视频的出色之处,无疑是对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洞察的无微不至,然后立足人性本身,找到点,抓住消费心理,最终让公众蜂拥一般疯狂参与其中。

满足身份认同感,为自己买单

 

12星座最大的魅力,就在于人人迥异,各不相同,这也从某种心理学角度上反映出我们追求“个性”的特性。

而现实生活中星座微电影,星座的情侣配饰、甚至是星座符号的巧克力等等都利用了年轻群体对自己的星座信息的关注、愿意为自己的星座买单的心理,在满足消费者身份认同感的同时,也赢得了不错的效益。“自由不是遥不可及的奢望——射手座微电影《远方》”,若你身为射手座看到这样的标题,一定会产生一睹为快的冲动吧?

综上,星座文化正当时,且早已经已融入到大多数人的生活当中,而星座营销也在传播星座文化,搭建心智沟通桥梁的同时,满足了消费者的心理,且不说这个还能用多久,单从广大女性的角度上出发就不难猜出:星座营销这事,永远不会过时!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凯哥微信:103551,欢迎分享,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