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在心中的沉重话题
——品悟作家党栋小说《留守》
读研的第三年,也就是我研究生毕业的那一年,带着导师布置给我们的课题,我和最要好的学友宋冬冬、赵军章一行三人深入豫西南的一个乡村,先后在那里生活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写下了三万多字的一篇调查报告——《农村留守现象调查》。除了在多家网站和校园报刊发表外,也算交上了一篇合格的毕业论文。
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多年,可我的心底深处总有一种未完成任务的遗憾和隐隐的心痛,因为调查报告的局限性无法表达尽我们对那个曾经居住过又亲眼目睹的留守群体的情感。说实话,面对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神和一副副无奈的面孔所折射出的严峻社会问题,我们的课题只从现象上透视而未能将那些留守群体的生存现状全部展现出来。从而未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总觉得有一种对不起待我如宾的那些乡亲们。
所幸的是作家党栋的长篇小说《留守》(又名《村魂》)在《南阳日报》连载后,再一次引起我良心深处的共鸣,心中有了一种一吐为快的感觉。小说中所描写的人物,小说中所叙述的一个个留守故事,怎么会和我居住过的那个村庄有着如同的相似之处,为弥补自己心灵上那一个个缺憾,我每周都如饥似渴地读完连载的内容,也算借党栋老师之笔还原我曾经做过但终没能做完的一个“留守”梦,那就是把当代中国农村的一个不得不说的社会现象——农村留守群体的生存现状展现出来,让更多的人们来关注它,来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从而建设更加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小说《留守》采用现实主义手法,运用通俗易懂的乡土语言讲述了在城市化进程中,大石头村的年轻人迫于生计,外出打工,缺失亲情的空巢乡村,孤独而无助的留守老人,缺乏情感生活的留守妇女,隔代教育和缺少父爱、母爱的留守儿童,以及利用村中缺少壮年村民之机祸害乡里的村痞,这一桩桩沉重的故事向人们警示了这个群体不容忽视的社会责任。
党栋小说《留守》的最大特点是人物塑造接地气,主人公林中虎的侠义肝胆和天不怕地不怕的鲜明个性,为民请命的老一代中国农民的模范典型形象,塑造得可以说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让人一下子觉得他就活生生在站在我们的面前。知识型的留守村民马运来在大是大非面前总能和自己的老伙计林中虎站在一起,尽管他们俩个时不时地还要发生一些争吵甚至争斗,既显得他的聪明睿智,又衬托着这“一文一武”两个人物的默契。从而为小说的丰满和厚重增添了色彩,由于作者对农村生活,尤其是留守村民生存环境和村落文化的熟知,小说读起来让人感觉真实可信,同时也能引领人们去思考这些问题。
小说在成功塑造留守老人林中虎、马运来、赵春立的同时,又从另外一个侧面成功塑造了留守妇女苏二妮、关琳琳。通过一系列的故事向人们展示了留守妇女的种种生存困惑,她们在缺少情爱、孤独无奈的生存环境下托起家庭的希望。特别是通过对发生在大石头村留守儿童亮亮,小石头身上的一系列本不该在他们这个年龄段发生的悲剧事件,引起了人们对象大石头村这样的留守儿童的高度关注。缺少亲情的隔代教育和隔代抚养成长起来的孩子们是何等地令人担忧啊!
村痞式人物王木匠在现实的农村留守群体中是真实存在的,只是在不同的村落里他们表现出的祸害乡里的手法不同而已。农村青壮劳力的大量外出,给了这些不怀好意的无赖之徒一些可乘之机,面对孤寡的老人和柔弱的留守妇女,他们的阴谋一次次得逞。因此,这也是让那些外出的农民工不能安心务工的一个现实问题。尽管当前的法制比较健全,但他们仍有大量的生存空间,所以亦不得不引起人们的警示。
问题少年吴天生是典型的因为父母长期外出打工,长期由爷爷奶奶抚养和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少年,他的扭曲变异性格和暴戾脾气的形成,最终使他成为家庭和社会的叛逆者,堕落为一个违法犯罪的问题少年,这不得不说又是一个最为沉重的社会话题……
当我品读着党栋老师小说《留守》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作者的构思和小说中所描写的一桩桩故事怎么会与我们一行几位同学相当年在乡下调研时所遇到、听到和看到的情况竟然会有如此的惊人相似之处。仔细思考后,顿悟出这部小说《留守》不仅是一部反映这个群体生存现状的小说,更是一种普遍的留守生活现象,大概这也就是最好的答案了。同时这也说明了党栋小说的成功之处也正在于此。
推荐阅读
让党氏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党氏!党氏家族报微信公众号(微信号dangshijiazubao),中华党氏沟通交流的桥梁和纽带,中华党姓文化历史的挖掘与传承。关注党氏家族报微信公众号,党氏各种活动信息早知道。投稿请发至《党氏家族报》编辑部邮箱:[email protected]。如果想了解更多请点击下面二维码图片识别关注!
跟着新父母,学做好父母——新父母在线公众号为阅读量8500万+的搜狐自媒体人孤烟直(党家人)创办,全国最有影响力的原创教育公众号!定位:父母智慧之光,孩子幸福之源。宗旨:为教育发声,为父母解惑。追求:帮助每一位父母解决遇到的亲子教育问题!投稿、合作请加微信d15391559533。点击下面图片识别二维码免费订阅后可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