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土地供应北京房价能牛多久


     市场经济下供求关系决定价格,供过于求,价格下跌,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中国房地产已经完全市场化,地产价格自然也取决于土地和房子的供给,北京等一线城市价格上涨就在于市场预期土地稀缺,供给无法满足需求,价格涨不停,而三四线城市则因为供给大过需求,去库存压力很大,房价难以上涨。
   
    以北京为例,北京采用了土地饥饿营销供应模式,过去5年(2012-2016),住宅用地计划供应(7400公顷)与实际供应(5080公顷)相差太多,实际比计划少了2320公顷。其中商品住宅用地实际供应2256公顷,比计划的4300公顷,少了2044公顷,相当于只完成了一半的任务。土地供应少了,房源自然少了,房子总是供不应求,一些楼盘一开盘就被抢购,房价怎么可能被彻底压制而不上涨,不管你用什么调控手段都是无法抑制房价上涨的,据媒体报道, 过去5年(2012-2016),商品房的成交套数是58.89万套,供应套数56.03万套,这里的商品房,是包括了住宅、公寓、写字楼、商业用房,也是供不应求,北京的自住型商品房,过去5年大概供应了10.5万套。而新增纯商品住宅供应28.71万套,成交套数是32.14万套,这两类产权类住宅,总共供应不到40万套,基本上每年的新增供应都是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所以过去五年北京房价整体上涨厉害,北京房价总体上涨188.46%,年均递增23.6%,尤其是16年仅仅完成了供地任务的12.1%,加上央行15年不断放水,资产泡沫膨胀,即使调控政策不断加码北京房价简直就是青云直上,16年上涨超过50%。
   
  面对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地产价格过快上涨,严重影响居民的住房需求,影响居民生活,也严重挤压实体经济生存空间,导致高端人才流失,高科技企业撤离,各地纷纷出台限购、限贷等地产调控政策,但只是从需求端发力而不是从供给端发力,回顾历史也好,用市场供求理论解释也好,这种以抑制短期需求为主的调控政策是没有任何作用的,不可能遏制房子刚性需求,根本不能有效抑制地产价格上涨,只会导致房价越调越高,市场开始质疑调控政策的有效性,纷纷要求当地政府加大供应,改变市场房子供不应求的现状,遏制地产价格过快上涨。
   根据上文观点,调控地产价格的关键在于改变购房者的预期,让购房者明白一件事情,房子不会短缺,房源供应十分充足,无需抢购,让投机客相信,对地产囤积居奇不会有上涨预期,投机不会成功,因此政府调控的关键就是加大土地供应,从而加大住房供应,平衡市场供求矛盾,减缓市场购房者的焦虑情绪。
    据报道,早 前北京的调控多是对需求端进行调节,直到4月7日,供给端的“大招”突然祭出。当日,北京市政府批准《北京市2017-2021年及2017年度住宅用地 供应计划》。北京计划今后五年供应住宅用地6000公顷,其中国有建设用地5000公顷,集体建设用地1000公顷,以保障150万套住房建设需求,2017年全市计划供应住宅用地1200公顷,保障30万套住房建设需求。包括产权类住房25万套,租赁住房5万套。而根据北京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住宅用地469公顷。住宅用地中,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占据366公顷,实际上北京没有完成这一供地计划,仅仅完成了103宗土地供应,完成率12.1%,相当于40公顷,这不包含公租房两租房用地供应这意味着17年住宅用地将增加数十倍,北京住房严重供不应求的局面将有所改变,这才是抓住了房地产调控的牛鼻子。
     市场经济下价格就是对未来的预期,如果市场预计未来北京地产供求关系依然紧张,那么刚性需求就会被提前释放,很多刚性住房需求者就会提前下手买房,一些地产投机者也会跟随买进房产囤积待涨,地产中介也会跟随起哄谋求利益,多方合力造成供求关系更加紧张,进一步加剧地产价格上涨,而一旦市场预期地产供求出现变化,供给增加,需求减缓,那么刚性需求者也会放慢购房步伐加入观望,投机客不仅不会购房囤积居奇,反而会适当抛售房产规避风险,市场供给将增加,多方合力下需求进一步放缓,地产价格将会进一步回落。
    按照北京未来五年住宅用地规划,住宅用地将大幅增加,而且随着雄安新区的开发,北京非政治文化中心的迁移,人口也会跟着大量迁移,北京新增人口趋势将减缓,甚至可能适度减少,北京自住房需求将适度减少,北京房价可能会缓慢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