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与市场经济的运行效率(之七)


(三)各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之间的关系
2.非货币形态生产要素的流动是“逐利”机制作用下通过资金流动实现增量价值的必要条件。如前所述,虽然资金跨地区和行业的流动,能够有效地带动非货币形态生产要素进行跨地区和跨行业的流动,但是,从资金跨地区和跨行业流动的最终目的来看,其最终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增量价值。因此,资金的跨地区和跨行业流动,必须以非货币形态的生产要素跨地区和跨行业流动作为前提条件。理论上而言,在非货币形态生产要素和资金流动的情况下,就静态而言,非货币形态的生产要素和资金在地区和行业之间的分布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从动态来看,当作为非货币形态生产要素价值表现形式的资金进行跨行业或跨地区流动时,如果非货币形态生产要素不进行相应的流动,那么,其一方面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资金流入地区或行业的非货币形态生产要素的价格,从而使资金的跨地区和跨行业流动,不能获取预期的投资收益;另一方面,在生产要素不能实现跨地区和跨行业流动的条件下,增量资金进入不同地区和行业之后,不能通过由信用货币形态资金向非货币形态生产要素转换的方式,组织相应的生产要素进行产品生产,从而最终获取增量价值。此外,从生产要素的使用价值角度考虑,作为生产要素价值表现形式的资金,其所进行的跨地区和跨行业流动,在很大程度上与当地或该行业生产要素供应的充分程度密切相关。理论上而言,在不考虑生产要素价格地区差异和行业差异的条件下,只有那些生产要素供给相对充分的地区或行业,资金才能通过有效地组织这些非货币形态生产要素的方式,生产相应的产品,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就此而言,在“逐利”机制作用下资金出于对于产品销售价格追求所进行的跨地区和跨行业流动,如果没有非货币形态生产要素的相应流动,那么,这种资金流动本身就不可能通过组织非货币形态生产要素从事社会生产的方式,来获取价值增值。当然,在资金出于非货币形态生产要素价格较低所进行的跨地区和跨行业流动的情况下,如果资金流入地区生产要素供给相对充分,那么,资金流入地区和行业就没有必要通过非货币形态生产要素跨地区和跨行业流动的方式,来实现资金与非货币形态生产要素的组合。实际上在市场经济“逐利”机制作用下,非货币形态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会在一定程度上使生产要素价格在不同地区呈现出较小的差异。当然,由于作为非货币形态生产要素价值表现形式的资金,是非货币形态生产要素进行跨地区和跨行业流动的先导,因此,要缩小不同地区的非货币形态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异,其前提条件在于必须资金在“逐利”机制作用下所进行的跨地区和跨行业流动。具体言之,在资金自由流动的条件下,如果其进入生产要素价格相对较低的地区,资金组织生产所导致的对于非货币形态生产要素需求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对于非货币形态生产要素价格会取到拉动作用。在非货币形态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的条件下,如果这部分生产要素与其他地区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那么,资金就会不断地进入生产要素价格相对较低的地区,直到各地区非货币形态生产要素价格差距相对缩小为止。当然,考虑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生产地与销售地距离所导致的交通费用增加的因素,非货币形态生产要素价格地区之间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产品产地与销售地距离远近所导致的交通费用差异。就此而言,要最大限度地缩小非货币形态生产要素价格的地区间差异,其必须通过交通运输的发展,减少由于资金跨地区转移所导致的投资收益时间差异和交通费用的差异。此外,在非货币形态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的条件下,如果资金流入地生产要素价格较低,那么,非货币形态生产要素就会流向收入相对较高的地区,由此使资金流入地生产要素供给减少,在供求规律作用下,资金流入地的非货币形态生产要素的价格就会相应地提高,当然,考虑非货币形态生产要素跨地区流动所增加的运输费用因素,不同地区生产要素价格差异应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由于距离差异所导致的运输费用差异,其主要表现为自然资源形态生产要素的运输成本,人力资本流动所导致的返乡费用等。因此,从非货币形态生产要素流动所平抑的非货币形态生产要素价格地区差异来看,通过交通运输的不断发展以及劳动力就业环境的不断提高[1],可以达到有效地平抑非货币形态生产要素价格地区差异的目的。就资金跨行业流动而言,在既有非货币形态生产要素行业供给总量的约束条件下,资金进入某一个行业所引起的非货币形态生产要素需求的增加,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该行业非货币形态生产要素的价格,从而在“逐利”机制作用下,通过非货币形态生产要素向该行业的不断流动,一方面满足增量资金对于从事该行业生产的非货币形态生产要素的增量需求;另一方面,大量非货币形态生产要素进入该行业,也在很大程度上使该行业的非货币形态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幅度相对有限[2],从而确保了资金通过跨行业流动的方式,可以获取较高的增量价值。


[1]其主要表现为通过户籍、社会保障、教育等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劳动力跨地区就业不再表现为单纯地打工过程,而是一种整个家庭的迁移行为,其一方面保持家庭的相对完整;另一方面也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劳动力的往返成本。
[2]这里所说的非货币形态生产要素流动,系指能够满足该行业生产的非货币形态生产要素,而不是泛指所有的非货币形态生产要素。理论上而言,一定时期满足某一行业生产需求的非货币形态生产要素供给是相对有限的,受此影响,由增量资金介入该行业所导致的需求增加,对于该行业从事生产的非货币形态生产要素价格,会起到拉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