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的刀鱼馄饨
喻建国
作为“外公”我吃到了“外孙” 通过快递送来的刀鱼馄饨,这是非常名贵的食品,“外孙”的妈再三叮嘱我们,必须自己吃,决不能送人。这一次妻很听话,果然不外送,全部自己吃,两个人吃了三次 ,其中有一次,正好大儿来看我们,也吃到了一碗。
刀鱼的学名为长颌鲚(Coilia ectenes Jordan),又称刀鲚、毛鲚,因为形似刀,人们就又称其为刀鱼,它是一种洄游鱼类,与河豚、鲥鱼并称为中国长江三鲜之一。这种鱼原产于亚洲的泰国、缅甸、柬浦寨的湄公河、湄南河等流域以及非洲部分地区的水域。今年长江口捕捉刀鱼期间,鱼身都很小,仅十几厘米长,体重10~20克。
长江刀鱼是典型的洄游鱼种之一。生殖季节从河口区进入淡水区,沿干流上溯至长江中游产场作生殖洄游。产卵后亲鱼分散在淡水中摄食,并陆续缓慢地顺流返回河口及近海,继续肥育。长江刀鱼的幼鱼也顺水洄游至河口区肥育。平时他们全都生活在海里,部分也会在长江中下游的淡水湖中生活。
近年来由于产量急剧下降,而人们的需要量却在增加,因此价格日渐走高,三两左右规格的刀鱼市场售价高达9000元/斤,普通百姓只能望而却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兴起了刀鱼的规模化全人工繁育技术,目前此一技术已经日趋成熟,放流的刀鱼苗种从去年的1万尾增加到今年的10万尾,未来刀鱼有望重回沪上普通老百姓的餐桌。
刀鱼馄饨是江苏省著名的汉族小吃,味鲜,久煮不烂,晶莹润泽。制馅选用早春出水的新鲜肥硕的雌刀鱼。刀鱼肉细味腴,用刀鱼做馅包馄饨别具一格,因选料讲究,又受季节性限制,所以来之不易。江阴农谚说:“七九见河豚,八九见刀鱼”,“ 河豚来看灯,刀鱼来踏青”,还有“刀鱼不过清明”,也由此可知,刀鱼以清明前质量最佳,此时鱼刺柔软,清明后刺则逐渐变硬,吃口就差了,当然价格也有天壤之别。
馄饨,是江阴人喜食的一种点心。由于形如元宝,江阴人又将它称之谓堆财,成了江阴民间的一个吉祥物。江阴人包馄饨,馅料一般由猪肉末和韭菜花,或和青菜齑、或和包菜齑、或和芹菜齑。刀鱼馄饨则是用刀鱼肉和猪肉末、春韭花一起拌成馅,包制而成,是馄饨中的季节性时令佳品。最先推出刀鱼馄饨的是长江边石牌一带的渔民,那时他们买不起猪肉,只能用自己捕捉到的刀鱼的肉来代替猪肉制作馅。没想到竟歪打正着地产生了奇异的效果。刀鱼馄饨不仅味道奇鲜口感奇好,而且食后齿间留香,久久不能忘怀。这一食品传到江阴城后,城里的一些饭店、酒家的厨师便积极仿效起来。他们在原“韭菜馄饨”的基础上,加入大量的刀鱼肉,让味道进行复合,显得更丰富,更鲜美。在新时代,刀鱼馄饨还形成了一条新的产业链。
感谢我的“外孙” 赠送给我珍贵的刀鱼馄饨,享“外孙”的福也属人间一大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