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分离法处理含油废水


 

  离心分离法是使装有含油废水的容器高速旋转, 形成离心力场, 因固体颗粒、油珠与废水的密度不同, 受到的离心力也不同, 达到从废水中去除固体颗粒、油珠的方法。常用的设备是水力旋流分离器。旋流分离器在液固分离方面的应用始于19 世纪40年代, 现在较为成熟, 但在油/水分离领域的研究要晚得多。虽然液固分离与液液分离的基本原理相同, 但二者设备的几何结构却差别较大。脱油型旋流分离器起源于英国。从20 世纪60 年代末开始,由英国南安普顿大学MartinThew 教授领导的多相流与机械分离研究室开始水中除油旋流分离器的研究, 发明了双锥双入口型液液旋流分离器, 在试验过程中取得满意效果。随后,Young GAB 等人设计出的与双锥型旋流器具有相同分离性能但处理量要高出1 倍的单锥型旋流分离器。经过几何优化设计,onoco 公司提出了K 型旋流分离器, 对于直径小于10 μm 的油滴分离性能提高更加明显。由于旋流分离器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 旋流脱油技术在发达国家含油废水处理特别是在海上石油开采平台上已成为不可替代的标准设备。

  该法常用来分离分散油,对乳化油的去除效果不太好。离心分离法设备体积小、除油效率高, 但高流速产生的紊流容易将部分分散油剪碎, 而且运行费用高, 因此常用于处理水量少, 占地受限制的场合, 如海上采油平台、油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