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几个主要油田的油品组分各异、物性不同, 所以在选择破乳剂时也要区别对待, 通过大量破乳试验研究, 发现大致有如下规律:
① 石蜡基原油宜选用多嵌段破乳剂。一般认为, 石蜡基原油含胶质、沥青质等亲油性活性物少,此类原油乳状液的稳定剂主要是微晶石蜡, 所以界面稳定膜的强度差, 易于破乳。但是破乳后存在着污水质量差, 脱出的水易带有微小油珠。针对这种情况, 一般认为选用SP 型或AP 型多嵌段结构的破乳剂为好, 因为此类破乳剂分子量大、破乳速度慢、可充分发挥絮凝, 聚结作用, 减少污水带油。
② 沥青基原油宜选用二嵌段结构的破乳剂。如华北、辽河等油田, 大都属于沥青基原油。由于沥青胶质含量高、形成的原油乳状液较稳定、破乳困难,对于此类原油一般认为选用二嵌段结构的AE 型破乳剂较为合适。
③ 含环烷酸的原油破乳剂宜选用AE 型破乳剂再加少量的低分子有机酸( 如醋酸) 。在原油中的环烷酸, 一般是以钠盐形式存在, 由于它是一种亲水性表面活性剂, 易形成较稳定的O/W 型原油乳状液。当加入有机酸后, 可使环烷酸钠盐转化为环烷酸, 降低界面膜的强度, 在AE 型破乳剂的作用下,破乳就比较容易了。如胜利孤岛油田使用AE 型破乳剂与醋酸复配, 达到了常温破乳、输送的目的。
④ 强化开采乳化原油破乳剂的选择。为了提高原油采收率, 世界各国相继应用了三次采油, 如活性水驱油、碱驱油、浓硫酸驱油、乳化降粘驱油和蒸汽驱油等手段以强化油层中残余油的采出。在此过程中采出的原油多为O/W型乳状液。对于这种乳状液的破乳, 一般选用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如十四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等, 以破坏原油乳状液中阴离子乳化剂形成的乳化膜, 或改变水湿性粘土颗粒的润湿性, 也可用高当量的石油磺酸盐、油溶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如高分子量的环氧烷聚醚和聚氧烷基化的树酯, 以抵消O/W型乳化剂的稳定作用, 使乳化原油破乳。
( 3) 从破乳剂分子结构特点上选择:① 低分子量破乳剂不如高分子和超高分子量的破乳剂适应性强, 破乳效果好。② 破乳剂分子结构内疏水基中带有硅氧烷链或硅烷链的要比烃链的效果好。③ 支链型的破乳剂要比直链型的破乳效果好。这是因为支链化程度高的高分子破乳剂具备较强的表面活性、较好的润湿性能、足够的絮凝能力和较高的聚并效率, 所以它破乳速度快, 而且破乳效果好。以酚醛树脂、多乙烯多胺为起始剂合成的原油破乳剂的高效应用说明支链型破乳剂的破乳效果优于直链型破乳剂。另外, 对于聚醚型破乳剂的选择还应考虑环氧乙烷、环氧丙烷以及环氧丁烷等的组成、含量和聚合方式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