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9月,严复到乾清宫觐见光绪皇帝(《严复的一些史实》之一百三十八)
严孝潜
信中讲:“兄近极忙,顷得弟书,因明日即须晋京,予备召见,本属无闲作答,继念事有关系,此时若不直告尽言,日后必为吾弟所怪怨,故不得己而百忙中作此回信,句句是真,惟吾弟亮察而己,书中所言数年家境,兄所早悉,如能相助,兄不念吾弟,亦念先人,断无不代出力之理。但须知兄在此间,所办者系属公事,近又蒙荣中堂添委海军处一差,再三嘱饬秉公剔弊。前未委此差时,口中言论,常以各管驾任用亲戚为非。岂可一旦操权,躬自为此?如人言何?且潘子静尚在营务处,与兄乃是对头,见兄所为,定必布散谣言,密禀荣相,于兄有大损。潘家并无吃海饭之人,故船中无甚所荐者。于弟无所益,智者行事,岂宜如此?且萨鼎兄亦非瞻徇情面之人,兄虽荐,恐未必收也。总之,北洋海军,果其认真重振,则后此管轮诸要差,须经洋总差考验,方得札委。兄在此任事,弟理应回避,无能为力。若欲想法,尚是南洋,如有缺眼,弟欲得者,兄不妨为作一书讨情也。千万不可贸贸来此,诸多不便。后来空出空返,兄有言在先,弟勿怪也。
廉叔初得一差,亦不宜在家延宕,有碍声名。闽人势绌力薄,凡事总在自已小心,方可长保耳。” (《严复集》第三册第732页)
严复抵北京后,寓居通艺学堂。当晚严复拜访了时任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的郑孝胥,郑孝胥在日记中记有:“归寓,严又陵到馆,林季鸿同来。夜,与又陵谈,观所为《上皇帝书》,文词深隽,诚雅才也。”(《郑孝胥日记》第678页)
严复在寓居通艺学堂,等待召见期间,通艺学堂学生纷纷拜访,诸生请业者络绎不绝。
光绪皇帝向严复详细垂询办理海军、开办学堂以及其他方面的事情,奏对约三刻钟之久。
“光绪帝:“本年夏间,有人参汝在天津《国闻报》馆主笔,其中
议论可都是汝的笔墨乎?汝近来尚在《国闻报》馆主笔否?”
严复:“臣非该馆主笔,不过时有议论,交于该馆登报耳。”
光绪帝:“汝所上报之文,其中得意文章有几篇?”
严复:“无甚得意者,独本年正月间有《拟上皇帝书》一篇,其文颇长,当时分作六、七日登报,不知曾蒙衘览否?”
光绪帝:“他们没有呈上来,汝可录一通进来,朕急欲观之。”
严复:“臣当时是望皇上变法自强,故书中多此种语,今皇上圣明,业已见之行事,臣之言论已同赘旒。”
光绪帝:“不妨,汝可缮写上来,但书中大意是要变什么法?”
严复:“大意请皇上于未变法之先,可先到外洋一行,以联各国之欢;并到中国各处纵人民观看,以结百姓之心云云。”
光绪帝(微叹):“中国就是守旧人多,怎好?”
此外闻垂问事甚多,约奏对三刻钟之久。严观察既退,遂回寓,将春间登报稿本上紧修缮,以备进呈。”(八月初四日《国闻报》)
但是,还未等严复将《拟上皇帝书》,抄呈光绪皇帝,一个星期后就发生了“戊戌政变”,维新变法宣告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