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高层就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进行第四十次集体学习。习总书记强调,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要求切实把维护金融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扎扎实实把金融工作做好。笔者以为,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作为“三会”之一的中国证监会责无旁贷。
在去杠杆、强监管、防风险的背景下,近期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纷纷采取行为。如银监会连续发文警示风险、强化监管的政策效应在金融业持续释放,本月21日进一步表示要更加主动地防控金融风险,大力治理金融乱象;证监会21日宣布,对现行期货公司净资本监管制度进行修订,将期货公司最低净资本要求提高至3000万元;保监会也发出通知,严防严管严控保险市场违法违规行为,严防内外勾结干扰监管工作。“三会”的举措,显然都有利于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近期的股市不太“平静”,自4月7日上证指数上摸3295点之后,股市就开始步入调整中。值得注意的是,截至本周四,上证指数最大跌幅超过6%,许多个股更是跌得面目全非,更有众多个股已跌破2638点的价位,股市下跌的惨烈程度由此可见一斑。而投资者要么惨遭套牢,要么亏损严重。
而股市的下跌,证监会主席刘士余成为千夫所指。刘士余担任中国证监会主席以来,在其开口剑指“野蛮人”之前,其实是受到投资者认可的。此后,由于像妖精、害人精、资本大鳄、10送30全世界都没有等言论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不一样的证监会主席。客观上,刘士余的言论也在资本市场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其实,刘士余一系列言论背后的目的,应该都是为了市场监管。虽然其某些做法或许存在改进的地方,但强化市场监管才是最终的目标。
以上市公司高送转为例。高送转本来是上市公司的“内部事务”,上市公司如何分红,如何进行利润分配,应该由上市公司说了算,证监会本不该“多管闲事”。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众多上市公司的高送转背后,却不乏大股东、董监高的减持计划。我们或许不应该忘记了当年海润光伏的教训。2015年该上市公司前三大股东提议高送转,结果第二、第三大股东借助于高送转刺激股价上涨,完成了一次高位套现,而留给市场的只有一地鸡毛。而高送转+减持模式,一是涉嫌操纵市场,二是涉嫌实施利益输送行为,三是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对于这样涉嫌违规的行为,监管部门难道不应该出手吗?
无论是刘士余强化高送转的监管,还是强化跟风式、忽悠式重组的监管,以及前不久将监管的矛头指向遭到疯狂炒作的次新股,实际上都波及到相关投资者(包括利益集团)的利益,因此市场上才会出现如此众多的反对刘士余的声音。而笔者以为,证监会强化监管的思路并没有错,但须注意方法与方式。既不能引发市场的震荡,更不伤及无辜。
事实上,如果对相关上市公司的高送转+减持不进行监管,最终受到伤害的仍然将是中小投资者与资本市场。而且,如果任由上市公司的胡作非为,那么资本市场的风险无形中会被放大。不强化监管,才更可能引起市场的动荡。2015年血的教训就在眼前。如果不能防范好市场的风险,如果2015年市场的悲剧再次重演,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又从何谈起?维护市场稳定,防风市场风险,是证监会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一切都需要通过强化监管来达到目的。因此,对于证监会强化市场监管的举措,我们不仅不应该质疑,更应该为其点赞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