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超导材料,引领电采暖行业变革


  何谓热超导材料?

  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电阻为零且排斥磁力线性质的“超导材料”,很多人并不陌生,但热超导材料为何物,很多人并不知道。

  热超导材料作为一种新兴的新材料,是在1997年美籍华人渠玉芝先生发明的一种先进的传热技术,俗称“渠式传热术”基础上发明的新材料。

  简言之,热超导材料即应用电能转化为热能以结合物理原理与化学分子元素交互应用激发热能的超导材料。

  热超导材料主要特点有:

  1、启动迅速、传热速度快。  自一端加热,几秒内可将热量传递到另一端。热超导不能传冷,加热整个供热体表面,化学介质迅速将表面热能推出到空气中,此组件能利用迅速加热均温原理广泛运用于加热空气及表面附着介质。

  2、热阻小、均温性好。它的传热能力远高于金属材料,传热元件的表面温度趋于一致,传热元件内部传热能力大,传热元件内部轴向传热能力27.2 MW/m2 。 适用温度范围广:目前已经有公司能够工业化生产传热元件的介质温度范围为-50~350℃,高、中、低温均可。3、工作压力低。工作时传热元件内腔压力相比水介质来说很低,不会发生高温爆管。

  4、相容性好,使用寿命长 。传热元件介质由无机元素构成,介质本身无毒、无污染、无腐蚀性。自身能够有效抑制氢、氧的产生,与常用金属材料不发生化学反应。 传热元件介质可持续11万小时,使传热元件长期稳定运行。5、超低电磁波:透过科学工艺技术将热组件在运行时所产生的电辐射波相互交叉抵销,产生最安全的热传导,每一个热超导模块所产生的电辐射小于60W日光灯管。

  热超导材料应用广泛

  美国斯坦福研究院早在 2004 年 9 月份的学术会议上就明确指出: 热超导技术具有史无前例的瞬时传热效果,可以在采矿冶金、石油化工、 运输、发电等重工业以及核能利用、航空航天、信息技术、军事等高科技领域推广应用,对缓解能源紧张,提高资源利用率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优良的产品性能决定了热超导材料的用途广泛,涵盖了工业、农业及服务业,这三次产业。大致可分为三类:户外供热融雪用(道路、桥梁、机场跑道)、室内供暖用(冬季供热取暖应用)和生活加热用品。应用范围广阔,既包括道路、机场、桥梁、工厂、大棚等融雪供暖;也包括养老院、家庭供暖系统、个人生活用品等;大型工程主要应用于磁悬浮列车和热核聚变反应堆等。

  热超导材料应用于电采暖有无限想象空间

  近年来,按照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各地政府开始对集中供暖进行了总量控制,特别是受雾霾天气影响和按照节能减排的要求,各地大力鼓励和扶持分户计量采暖方式,以卡登仕等为代表的清洁电采暖得到了迅猛发展。

  虽然电采暖有广阔的前景,但是立足现实,我们仍然需要看到,电采暖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还有一些不足需要我们来弥补。从自身看,电采暖作为相对较新的供暖方式,技术支持不够,专业人才不足。当前电采暖供热系统较少,应用领域局限性明显,电采暖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一些住房,其他领域的尝试还相对较少。

  “电采暖在一些方面具有先发优势,但必须通过技术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来不断巩固和发展这些优势。”电采暖专家评价说。相关专家表示,政府的支持是行业发展重要因素,当前环境的治理已经迫在眉睫,采用可持续再生能源已经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政策大力推广新能源的使用,在一些重要的环节上因地制宜地做出相关调整,使企业、政府和公众能够和谐共存,真正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节能减排压力加大,各项节能环保、电能替代政策的密集出台,伴随热超导材料技术逐渐成熟,热超导材料的技术政策、新产品开发能力以及技术发展动向等都呈现有利于电能替代的趋势。

  电采暖,未来有望成为采暖行业“最佳替代品”。

  巨大市场空间待释放

  伴随天津等多地开始探索电能替模式,多省市密集出台电采暖优惠补贴政策,国网电科院积极推广电采暖技术,电力改革电价下跌对电采暖行业强烈利好,各地区积极试点推广市政公共基础设施领域的PPP合作共建模式等电采暖行业利好政策的密集出台,预示着应用于电采暖的热超导材料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待释放,但产业发展进程缓慢,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等风险,则为巨大市场空间释放的不确定性埋下了伏笔。

  选择合适的市场进入时机,以稳健多赢的多方协作模式推进电采暖及电能替代工程业务的开展,最大化提高工程效率降低成本,则成为了保证业务盈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