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学者苗实:对于林毅夫老师提出的新结构经济学假说,经济学界褒贬不一。可以说,支持的经济学家说,新结构经济学大有所为,如果假以时日,林毅夫老师会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而反对的经济学家说,新结构经济学无法自圆其说,也指导不了中国之深化改革开放,完全是一出闹剧。当然,也有中立的经济学家说,新结构经济学确实存在某些缺陷,但是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可以大胆尝试下去,总之还是拭目以待吧。那么,我想问巴老师的是,您个人对新结构经济学,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怎么看?
2017年3月27日
巴曙松:关于新结构主义经济学的争议很多,我自己也比较关注。实际上,林毅夫教授从世界银行回国后出版的一本《从西潮到东风》的著作,其序言就是我应出版社之邀写的,我搜索了一下,网上还可以找得到,链接为: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1632327/discussion/48504693/,其中对新结构主义经济学谈了一些看法,例如,我在序言中梳理了发展经济学的不同发展阶段如下:从发展经济学的演变历程中,从早期强调进口替代战略的所谓“发展经济学1.0版本”,到对治理和商业环境改革的所谓“发展经济学2.0版本”,再到通过随机控制实验来改进服务供给的“发展经济学2.5版本”,都在经济发展史上产生了程度不同的影响。林毅夫教授从全球化的比较角度发现,过去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完全按照这种理论模式来前进。在他看来,现在是时候立足于亚当•斯密的观点,回归到现在经济增长的本质,关注比较优势(资源禀赋)以及基于潜在比较优势所能做好的产业。当前中国所面对的现实是,此前所依赖的人口优势、环境资源优势、低收入制度优势等都已经逐步减弱甚至难以为继,如何寻找新的比较优势,通过制度和治理改革来形成新的禀赋,可能是决定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竞争优势的核心,甚至也是新的全球一体化进程中寻求共赢之道的核心。在我们看到的种种争议和批评之外,我觉得批评比较多的,是说林毅夫教授的研究中,有比较强的对于政府的假定,例如,要根据比较优势来确定相应的战略等,对于政府的种种批评,是经济学中的十分重要的一个分支,有很多可供运用的批评工具都可以用在批评新结构主义经济学中的政府行为上,例如政府同样会失灵、政府支配资源多会导致效率低下和腐败等;对于市场的种种批评,也都可以沿用到新结构主义经济学中提及的市场机制中,新结构主义经济学中提到的有为政府和灵活市场的结合,是否可以在现实中实现?林毅夫教授应当说是在进行了全球大量经济体的案例比较之后,提出了新结构主义经济学的框架,目前也还有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但是,毕竟这是在现实问题驱动下的一个新的框架。立足当下,在经历许多贸易和经济的摩擦之后,我们慢慢看到一些经济体也确实开始在尝试基础设施方面的加大力度以及与新兴经济体的合作,这些趋势及其演变,为进一步完善新结构主义经济学的框架提供了一个现实的对照。
2017年3月28日
【J】
学者苗实:对于林毅夫老师提出的新结构经济学假说,经济学界褒贬不一。可以说,支持的经济学家说,新结构经济学大有所为,如果假以时日,林毅夫老师会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而反对的经济学家说,新结构经济学无法自圆其说,也指导不了中国之深化改革开放,完全是一出闹剧。当然,也有中立的经济学家说,新结构经济学确实存在某些缺陷,但是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可以大胆尝试下去,总之还是拭目以待吧。那么,我想问余老师的是,您个人对新结构经济学,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怎么看?
2017年3月28日
余丰慧:首先你要知道所谓的“结构主义”,这是一个发展经济学的概念,特点是强调政府干预,强调政府通过投资等方式,代替市场,来推动发展中国家发展。与之对应的是“新古典主义”,强调市场比政府更有效率。与其政府直接干预经济,不如致力于培育市场。在国际贸易上,一般结构主义主张发展进口替代战略,主张国家控制国际贸易。充分发挥政府配置的国家,例如计划经济国家,以及印度、南美等地区,最后被证明发展不起来,而亚洲四小龙这种强调市场的配置作用,积极发展出口导向的国家反而发展的很好。林毅夫是一个官派的经济学家,他需要把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奇迹理论化。所以他必须刻画这样一个国家是如何取得成功的:首先它具有很强的国家采取产业政策和发展战略扶植经济发展的色彩,其次它又是一个外向经济,并且在轻工业、中小企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重大发展。因此这个经济体的发展,既具有结构主义的特质,也具有新古典主义的特质。所以林毅夫把他的理论命名为“新结构主义”。它既具有老结构主义的特质,主张国家干预;又与老结构主义有所区别,它并不主张国家干预的手段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和进口替代战略,而是主张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出口导向。所以林毅夫的观点在发展经济学领域还是有一定意义的。但是,从目前来看,意义并不大。或把中国引向政府过度干预的计划经济老路。
2017年3月28日
【K】
学者苗实:对于林毅夫老师提出的新结构经济学假说,经济学界褒贬不一。可以说,支持的经济学家说,新结构经济学大有所为,如果假以时日,林毅夫老师会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而反对的经济学家说,新结构经济学无法自圆其说,也指导不了中国之深化改革开放,完全是一出闹剧。当然,也有中立的经济学家说,新结构经济学确实存在某些缺陷,但是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可以大胆尝试下去,总之还是拭目以待吧。那么,我想问老师的是,您个人对新结构经济学,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怎么看?
2017年3月28日
朱海就:久仰,请教不敢!我个人不敢苟同他的结构经济学,那是经验主义的东西,是历史,不是理论。在我看来,经济学意义上的结构概念是主观的,而他在客观意义上使用它,所以错了,他的整个方法都是违背经济学基本常识的。
2017年3月28日
王占阳:我认为有道理,也需要修改完善。但他用到中国时讲的我不太认同。中国现在是政府干预过多了,国有企业也过多了。
2017年3月29日
董彦岭:这方面,关注很少。不过,就我粗浅的印象,理论逻辑上比较认同,政策取向上不太认同。
2017年3月28日
李山泉:对不起,这个问题没有研究过。不知道主要内容是什么。等将来有机会学习了再评论吧。
2017年3月29日
刘向晖:没有认真研究过,听说不咋地 。
2017年3月29日
【L】
学者苗实:对于林毅夫老师提出的新结构经济学假说,经济学界褒贬不一。可以说,支持的经济学家说,新结构经济学大有所为,如果假以时日,林毅夫老师会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而反对的经济学家说,新结构经济学无法自圆其说,也指导不了中国之深化改革开放,完全是一出闹剧。当然,也有中立的经济学家说,新结构经济学确实存在某些缺陷,但是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可以大胆尝试下去,总之还是拭目以待吧。那么,我想问石老师的是,您个人对新结构经济学,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怎么看?
2017年3月28日
石高宏:林毅夫所说的新结构经济学连臭鸡蛋的级别也达不到。我以为所谓新结构经济学其实是皇帝的新装。若林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我也照样瞧不起他的经济学水平。下面,是我和田丰兄(74延安市)的交流,也适合放在这里,是滴!张是真经济学家,林是大社会活动家。张比林读的马列的书多得多,尽管林在北大读过政治经济学硕士。我想,极有可能是林远没有张对凯恩斯理解得透。至于说到米塞斯和哈耶克(感谢田兄1988年给管院的弟兄们介绍此书),林基本上是无知的。对中国经济实际情况而言,林的看法远不如我这样不学无术的人,更何况和张维迎相比。1976年夏收放忙假时,我在地里干活,大队副书记骑自行车直接到我们地里给生产队长补置工作。大意是说,今年小麦歉收,赶快种秋,以秋补夏,甚至来年要种红薯。并且说,“龙大红”产量高,要种多少亩。我当时想,人口这么多,土地这么少,年年以秋补夏,年年吃不饱。但我并不知道包产到户或者分田单干才能解决吃饭问题。即便是1982年暑假我还反对生产责任制。当然,也想不到产业政策的高度上。但仅凭过去的经历,我结合读了《自由选择》的感觉,就知道什么给力,什么靠谱。林毅夫的国学、英文远高于我等。因为军事强大在大陆,文化传承在台湾。我个人就天赋而言,非常钦佩林毅夫的组织才干。我认同他的组织才干是出众的,但我不会认为他是经济学家。按张维迎的说法,100%反市场经济的是传统计划经济;100%支持市场经济的是奥地利学派;75%支持市场而25%支持政府干预的是的芝加哥学派;凯恩斯学派50%肯定市场50%肯定计划。林对四大体系知道得太少,包括他推崇的凯恩斯学派。大家误以为是两大顶尖经济学家争论,其实是一位真经济学家与一位大社会活动家的争论。有翅膀的不一定是天使,极有可能是鸟人;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也有可能是唐僧。林研究中国农村经济发展问题,至今并没有给出令人感动的答案。大约1981年末或1982年初,77级论文在54教室答辩时田兄关于农村责任制的观点令我激动。当时冯仑受感染后握着田兄的手也很称赞。即便林是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也没有令人深思的任何经济观点。如果给他一个张维迎的立场,他也讲不出所以然来。
2017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