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文化研究
信者有福。本文不罗列实验证实过程和证据,只给出关键性结论。
一. 玉文化源流
首先是玉的概念性定义。对于玉,许慎说文解字就有“石之美者”的定义。
大家都知道中国玉文化源于新石器,但为什么只有中国人相信玉具有的种种功能?(虽然澳洲和美洲都有考古发现古代玉器,但形成系统的玉文化,只有中华一族。况且澳洲土著和印第安人其祖先都有可能来源于中国)
在石器时代,石质工具是人们的生产工具,一些小巧的刀斧状工具由于制作艰难,会被人们随身携带。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人们慢慢发现了玉具有防治疾病的功能。(这种发现是长年累月傲然发现的积累,类似于中医穴位刺激的发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岫岩玉、蓝田玉、和田玉绿松石等都被因为有用而被作为之作玉器的原材料。蓝田玉因为秦始皇将之开采作为陵墓之用,存世量极少(也说明蓝田玉更好)。
因此,结论是玉文化的源头是石器文化,在长期的生产社会实践中,我们中国人发现的有些石头具有防治疾病的功能,将之美化成为礼仪和财富象征。这就是玉文化的本原。
二. 玉的功能
1. 治病功能。因为,有用玉石的自有频率与人体的细胞生长频率相似,可以发生共振,这样在大部分的时间里有助于消灭,古代难以防止的病毒侵染。其治病功能是显著的。玉因为这样不单具有防病功能还具有帮助细胞生长,维持正常生长秩序的功能。佩戴玉器,人养玉,玉养人,这样的美容功效也由此而来。古代玉器陪葬,甚至发展代金缕玉衣,也是因为玉的防治疾病和美容的功能。
古代就有文献记载棺墓一两百年后被盗掘,女性尸身不腐遭辱事件。近现代就有慈禧墓被孙殿英盗掘,尸身完好如生前的记录。从这种种的现象我们可知道玉石防病防腐的功能确实存在。
由于玉的频率玉人的生长频率类似具有强化共振提供能量的功能,佩戴玉器就有增加灵感的功能。因此才有“君子玉不弃身”的说法。
2. 礼仪与财富功能
因为玉器具有防止疾病的功能,因此玉器被尊贵者经常佩戴。发展到周朝,玉器文化演化成为区分尊卑的礼仪文化。也因为,玉的制作困难,玉器也成为了财富的象征。王朝的覆灭,统治者首先想到的就是掠夺玉器,据为己有。(周朝墓葬出图的很多捎带玉器就是例证)。
三. 玉器的制作
玉石硬度很高,在没有金属工具的年代,中国古人是如何加工的?这是一个困扰全世界学者的问题。
玉石的加工工艺也来源于长期的社会实践。在长时期的社会实践中人们慢慢发现坚硬的玉石会在某些时候变得柔软,如偶然的将玉器制作原料凋落雨建造房屋的石灰料中,或者在破损房屋的残垣中发现零碎玉料变得松软。总之人们发现了将玉石变软后在加工的技能。其中最关键的加工技能就是将玉石原材料放置于石灰水中,一段事件之后,石料变软方便加工。但由于古代加工行业是祖传世袭的,人们将此加工技艺视为珍宝秘传,故而没有详细的古代玉器加工技艺说明。
现代很多发现的玉器的鸡骨白,其实就是玉器加工前期工艺的残留痕迹再现。因为长期浸泡石灰的玉器,经过有机酸的处理可以暂时恢复表面美观,但沁入内中的石灰在长期土埋之后,会再现。现代很多研究这就是将先后次序颠倒,认为是土沁造成鸡骨白。(本人有将古玉器煮水实验,煮水后有大量石灰质出现在表面)
考古中,有些没经验的考古人员使用人手檫去泥土,会出现玉器表面纹饰受损的状况,也说明玉石埋藏土里会变软。
这就是中国古人加工玉石的奥妙所在。
玉文化就像中医的针灸一样,是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没有长期的经验积累,就难以形成如此系统化的知识。只是这些知识像经络针灸一样,有效但难以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