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灯又一番


 千灯又一番

喻建国

上午8:30我开车到了千灯古镇,镇外商业小街的店铺还没有完全苏醒,只有几家商店开了门。同来的三位全都扎进刚刚开门的一家商店中,我独自径直往古镇中赶。在古镇口的小河旁,只见一群人沿河而站,面前还都摆放着盛鱼或盛螺丝的水桶 ,领头的一位胖妇在指导着一个仪式,只听得一阵阵“南无阿弥陀佛”的呼号,我在离开她们七、八米处的地方站定,认真地观看着。最后她们将桶中的鱼和螺丝悉数倾撒进面前的小河。原来这是佛教信众的一次放生活动。

我曾多次来到过千灯古镇,几乎全是随旅游团来的,也因此来去匆匆,像赶街一般。又因为来的时候全是游客集中在古镇的时候,拥来涌去,情调自是不佳。今天我在游览古镇时,游客几乎没有,步行在古镇中的人寥寥无几,全是古镇中的居民。古镇的静谧、安详、和煦流淌于古镇的时空中,古味隽永,我一边慢慢地溜达,一边细细地吮吸,溜达一张张地翻阅古镇的风情,吮吸狠狠地抽取古镇时空中的清朴古味。

有一家古装摄影社的店面打开了,一位五十左右的女接待员向我招呼,来一张古装照,一套古装,三个姿势,三张照片,三十元。我端详了这家摄影社的古装,有一套帝王装,我倒是有点青睐,正在犹豫间,忽然我开始了社会调查,和她聊起了家常。这个店面年租30000元,节假日每天最高营业额可达五、六千元,平时则也会打白板。主要经营者是她的儿子和儿媳。来自浙江湖州,附近的几家摄影社都是同乡。我也介绍了我的年龄,83,她大吃一惊,立即向近旁的几家正在开门的摄影社从业者大声介绍我,如此一来,她连要我拍照的事竟然忘了。

一个小时以后第一辆旅游大巴带来了整整一车游客,接下来一辆辆旅游大巴接踵而至,游客开始穿梭于古镇的小巷中,热闹将古镇推上了旅游的忙碌中。

妻打来电话,叫我到停车的地方去一次,她们购买了一些物品,要放上车。我赶过去,完成了任务,我又把她们引向游船码头,有一点古色风味的木舢板游船,每艘接待最多六位游客,80元一次,时间约半个小时。我们四位上了一艘,坐定后,船老大让我们穿上一件救生马甲。游船吱吱呀呀地在摇橹的推动下徜徉在古镇的街河上。我和船老大拉上了家常,他今年72岁,自己买了社保,每月可获2000元生活费,再打点工,现在生活过得自觉不错,他是一口苏州口音,这一来让这次古镇的旅游更加揉满了乡土文化。交流自是相互的,我们也简单地介绍了自己,如此一来相互更加贴近了,我们立刻成了故友重逢。回到码头时,我问他:“今天你摇船摇得舒畅吗?”他满脸笑容地回答:“畅极了!下回再来找我。”

午饭我们专门到船老大介绍的一家特色餐馆就餐,我们还专门声称是XXX介绍来的,老板娘更是打开了热情,满脸笑容地接待我们。饭饱结账,老板娘给了一个折扣。“下次再来哦!”

千灯故友添几何,真情交流润游兴,掏出真心亮肝胆,天下一家兄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