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淡水资源十分短缺, 人均拥有量约2300ml , 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 , 居世界第110位。自1997 年起, 全国城市污水排放量占废水排放总量的比例接近45 %, 改变了我国水污染治理工作一直以工业废水治理为主的局面, 开始加强城市污水的综合治理工作。1999 年我国城市污水污染负荷首次超过了工业废水污染负荷, 我国水污染控制重点已经从工业点源污染为主的控制, 逐步转变为以城市污水污染为主的控制。据《2002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布, 2002 年中国七大江河水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仅有不足1/3 的监测断面满足Ⅲ类水质要求, 其中七大水系干流及主要一级支流的199 个国控断面中, Ⅰ — Ⅲ类水质断面占46 .3 %, Ⅳ类、V 类水质断面占26 .1 %, 劣V 类水质断面占27 .6 %。各大流域片的主要污染河段均集中在城市河段。据《2003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布, 2003 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460 亿吨, 其中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247 .6 亿吨, 占污水排放总量的53 .8 %。废水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1333 万吨, 其中生活污水COD 排放量821 .7 万吨, 占废水COD 排放总量的61 .6 %, 由此可见, 目前我国的水污染形势严峻,特别是城市污水的排放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的影响显得更加突出。据有关资料统计, 全国近80 %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 直接排入江河湖海, 年排污量达400 亿ml , 造成全国1/3 以上的水域受到污染。专家指出, 水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 直接威胁着饮用水的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影响到工农业生产和农作物安全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GNP 的1 .5 %~3 %, 水污染已成为不亚于洪灾、旱灾甚至更为严重的灾害。未来城市的最大危害就是污水。造成我国水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较低, 使大量的城市污水未经处理而直接外排,导致了严重的水污染, 并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加上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污水产生量不断增大, 使得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城市污水处理的严重滞后, 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区域水污染防治目标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 并且严重制约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专门就城市污水处理问题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及技术规定, 制订城市治污达标的“时间表” , 加快建设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刻不容缓。
2000 年5 月, 国家建设部、科技部、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发出《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通告, 提出明确目标:“2010 年全国设市城市和建制镇的污水平均处理率不低于50 %, 设市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不低于60%, 重点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