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路上如何思考现金流问题
胡占华
精准扶贫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密切相关,众所周知对贫困农村、农民来说贫困原因多种多样,从扶贫人员反馈的实践看,不同单位人员所能支配的资源、资金、项目、职业技能人员的权限不同,扶贫效果显然不一样,贫困地区老百姓非常实际,它们关心的是资金、项目、职业技能的提高等,让精准扶贫效果持续显现和延续,思考一下贫困人口和已经脱贫人口现金流持续问题,不仅关注扶贫问题的研究人员有必要,贫困人口和已经脱贫的人口自身以及参与扶贫人员、涉及贫困地区的工作人员都有了解一下的必要,就像企业经营一样,没有持续的现金流,企业必能持续经营盈利,股东和工人得不到持续收入,没有持续现金流贫困人口和已经脱贫人员不能有持续现金收入就会重新返贫。从这意义上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精准扶贫任重道远,绝不是一般人想象的那样轻松。
那如何让贫困人口和脱贫人员有持续的现金流收人呢?几点思考,抛砖引玉。
第一、发展精益农业,把握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渗透机遇让贫困人口有多种可选择就业机会。
第二、文化+比如文化的物化对部分文化资源富足贫困地区来说也有一定促进就业的机会,为资金提供者建立功德碑、功德堂、功德林。
第三、创新第三次分配方式,引导各种资金以生态+等方式促进就业,并可以为这些资金提供者等拥有生态林业、生态荒山、道路、休闲庄园的永久命名权。
以上三项,特别是第二、第三项不仅可以平衡收入分配和减少收入差距,也可以和谐社会关系。个人认为从媒体到政府应倡导即利于经济发展,又利于促进扶贫脱贫,还利于实现已经富裕起来的群体实现返抚回馈社会抱负实现的一种比较好的方式,从另一个意义上讲也就是一定意义的实现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