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生产要素充分流动对于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正面影响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生产要素能够实现充分流动,其对于经济发展所形成的正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一个生产要素可以充分流动的市场中,分布于各地区的生产要素可以通过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方式来进行有效组合,生产相应的商品,以满足居民不断提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其一方面会使生产要素得到了充分地利用;另一方面,也使居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得到很好地满足。
2.在非货币形态生产要素价格地区差异较大的条件下,如果生产要素能够进行充分地流动,其在很大程度上会平抑生产要素价格的地区差异,由此使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得到缩小。从生产要素价格充分流动对于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而言,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金向非货币形态生产要素价格较低的地区流动,使非货币形态生产要素以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价值总量得到提高,由此在很大程度上缩小了地区之间在以价值作为表现形式的经济总量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二是通过生产要素的跨地区流动,提高非货币形态生产要素价格较低地区的生产要素价格,从而增加了以劳动力作为表现形式的生产要素收入水平,以此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本地区居民日益提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三是对于生产要素价格相对较高的地区而言,如果生产要素能够有效地实现地区之间的自由流动,那么,生产要素价格较高地区的居民,就可以通过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降低由非货币形态生产要素价格较高所导致的较高物价水平的压力,从而相对地提高居民的消费效用。
3.就生产要素在行业之间的自由流动而言,如果生产要素在行业之间能够进行自由流动,那么,一方面,那些市场需求饱和行业所出现的剩余生产要素,可以通过行业转移的方式,流入那些市场需求没有饱和的行业,以此充分发挥这些剩余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一些经营效益较高的行业,由于行业外部生产要素能够自由流入,为该行业扩大产品供给规模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使居民对于商品的消费需求得到有效地满足。与此同时,由于外部生产要素的进入,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需求缺口较大行业经营者在其行业经营中所处的垄断地位,从而通过行业的公平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4.非货币形态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为以资金为先导的非货币形态生产要素的价值形式的自由流动,创造了有利条件。理论上而言,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非货币形态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那么,在非货币形态价值表现形式的资金自由流动影响下,信用货币资金在进入某一地区或某一行业之后,通过跨地区和跨行业购买非货币形态生产要素的方式,实现对于这些非货币形态生产要素的跨地区和跨行业组合,以此扩大社会生产规模,推动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
5.就新兴产业而言,在后备非货币形态生产要素相对有限的条件下,如果非货币形态生产要素能够进行充分流动,那么,新兴产业的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得到非货币形态生产要素的支持,从而有利于新兴产业的发展。
6.对于非货币形态生产要素跨国流动而言,如果非货币形态生产要素能够在国家之间进行自由流动,那么,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各国都可以在既定国际分工条件下利用各自拥有的资源禀赋以及相对生产成本优势,通过生产要素跨境投资的方式,在保持各国贸易收支相对均衡的基础之上,实现全球各国消费效用的最大化。
7.在增量信用货币不断发行的条件下,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促进后备非货币形态生产要素尽快地进入生产领域,由此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理论上而言,在信用货币不断发行的条件下,如果作为非货币生产要素价值表现形态的信用货币资金能够实行自由地流动,那么,一些后备非货币形态生产要素就可以通过信用货币资金的组合,进入生产领域,从而使一定时期社会生产发展实现以商品作为表现形式的使用价值总量与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价值总量的共同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