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搭建基本思路(2)


对于上一篇观点的总结:
  • 平台的客户群体,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升级。找到客户群体,也就是当下平台能否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
  • 平台运营经历了三大模式:粗放式运营,相对标准化运营,精细化运营。而平台依赖的除了流量和底层服务,更重要是客户的数据沉淀的应用,最终技术公司,都是卖数据应用场景,我们比你更了解客户。
 
 
这篇内容主要讲到的是平台商业化建设
对于平台方实现商业化,不要低估一颗生意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心。特别在像阿里的电子商务大金山上,一个小矿,里面都是丰富资源。
 
在平台盈利方式上,目前我们是以平台分佣的模式去进行
这背后肯定会遇到平台一些通用的痛点:1)服务商在平台内自建小平台2)绕过平台独立成交吸引客户 3)没有核心竞争力,最后内容被几家独立机构占据。 
 
这些平台层面的问题,只能缓解,不能根本解决。 1)自建小平台也是有成本的,说明他无法在目前的平台上获得运营客户的能力   2)绕过平台成交,解决思路,一是管理二是激励,管理不能绕过,否则会怎样,我们目前这样处理,如果绕过平台方向,将会扣除一大部分前,二是激励。激励是指,我们以季度,去做成交鼓励金的措施          2)内容几家独大的核心地方在于内容没有被切分的足够细,比如说女装,刚开始的时候就只有女装类目第一,后来出现了中老年女装,再后来出现大码女装,而这些女装上看各自出现了细分的人群。
 
在商业化建设里,主要围绕:
更多流量,更好产品,系统体验,三大核心去做承接,且缺一不可。
 
更多流量,在不同公司不同。在我们平台,我们更多的从以下纬度去开源节流
开源层面
  • 入口类的拓展,包括新入口谈判,老入口运营。 这些就像类似我们在各卖家渠道有布点和友情链接。 目前我负责的平台,在公司内部核心商家工具端的流量占了一半以上
  • 阶段性的资源申请
  • 通过活动去收拢大部分的资源来源
 
节流层面
  • 自建学习系统,把流失和在站外学习的用户,再次牵回平台。 这个也是所有措施中,最核心最关键一层
  • 高频率高质量的优秀内容板块,形成用户的心智,就像以前电视黄金时间段,大家都在等着这个内容的上新
 
 
更好培训产品
  • 培训产品在实现商业化的过程中,能够起来的模式是  相对标准化的服务和培训产品体系。   有个过往经验,在前年线下开始大规模的招生和代理我们的课程,结果来到线下走访学员的时候,各个地方反馈完全不同,有些地方抱怨声连连,而他们在抱怨的时候,绝对不是说去诋毁我们的代理商,而是直接诋毁平台。   在这个过程中,线上作为相对线下体感更弱的学习方式,我们在商业付费饿环境下,是依据学员的痛点,提供了学习+即时服务的课程报。  因为依赖于网商的特点,从注册到产出第一单,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多且复杂,所以每个瓶体啊上应该有适合自己客户的重要服务体系,直致相对标准化。
    • 学而思甚至在网校层面,他推的就不会是单独的签约老师。所有的课件会来自于整个背景研发中心。 而作为老师,就是把他演出来,讲出来。 老师开场有三种,数字开场案例开场,讲课搭配几个案例,案例有哪几种可选择,互动游戏在这个课时选择哪种好,每个环节学而思都可控。
    • 而对于我目前的平台,机构在自由发展的时候,也逐渐发现,学员的需求和要求趋向一致(在10min内能回答问题,每个班级有一对一的助教去解决问题,能够通过作业等方式,可以练习和严格执行)
  • 在从无到有盈利期开始的时候,所有的机构会推出基于用于痛点核心的 标准课程+服务包。在这个阶段,课程每个阶段有自己的擅长点,服务的差异化变成用户埋单跟角色的根据
  • 营销产品和付费产品的区分化,探索出流量转化漏斗。 在我运营的卖家坪体啊,客户不会静默下单,静默下单转化率可以忽略。但是通过免费公开课,让学员免费试听,再到群里进行社群运营互动答疑,在两三次之后,在某一节的试听课上,学员最终促成付费。  而在抓付费关键核心点的时候,几个关键指标的控制(加群率,群到课率,付费转化率,好评率,退款率)这几个核心的指标成为所有机构和平台会关注的重点
 
系统体验,下篇细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