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深具影响力的人物,他的功业与思想为不同的政治派别共同追慕。他被尊为圣人,称为一代完人,其个人操守与品德无可挑剔,他的治国、治军和治家的智慧为后人推崇,寻常百姓也能从他身上获得力量和指引。
凡成大事者,忍耐与坚毅是不可或缺的品格,人生没有坦途,如果要成就一番伟业则只有迎接霹雳闪电和疾风骤雨了,一旦遇到不快与挫折便打退堂鼓的人绝不会成事。即使普通的成功,也需要执着的下一番苦功夫,何况追寻成就一番伟业呢?曾国藩知难而进,喜欢迎接挑战,这让他在幽明中增长器识。当下,技术的进步、经济的繁荣和服务的增进,我们的生活与工作变得便捷与高效,我们也可以从各种渠道获得帮助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成功似乎变得唾手可得,一步步的小成功让我们不屑于对品质的锤炼,但是这正是我们面对的最大挑战,战胜自我并加以超越。
曾国藩善于从细节处入手做大文章,这是他一生做事的风范,他刻板严谨,从另一方面看就是做事一丝不苟,时时处处留意观察、用心思考。曾国藩笔耕不辍,善于在杂乱的琐事中提炼出精深的要义,这种着力于抽象的思维使得他的思考力极为深刻和周全。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不屑于芝麻小事,对恪守小节的人感到不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则与主张,但是若要企及优秀与卓越只有沿着达到这一目标的征途走下去,欧阳修说“智勇常困于所溺、失败常基于忽微”。曾国藩在审案、作为钦差查赈都会酝酿出一个整体的布局和宏观的主旨,这让细节难以遗漏,一个人的思考力只会持此两端。
刚正且坚持操守,往往只会定格在过去,变通和圆融才是当代社会生存的条件,这自然是非常荒诞的。曾国藩一生节俭清廉,不以富贵为许,舍身许国,以社会和苍生为念,正是这样的理想支撑着他的操守,在晚清浑浊的官场中孑然独立,出淤泥而不染。设若我们身临其境,面对下属的贿赂,我们能否凛然拒绝且以此罪责于人,我们能否抵制住颜面、人情世故、柔弱的内心和不可抗拒的利益的纠缠,这是需要深思的,品质的修炼并非只是适于从政和为官,做人做事均应砥砺品质,以提升修为为指针。在纷乱的时代,各种信息杂陈于中,我们会不自觉的接受各种信息和说教,但是正确的说教只有一种。
特立独行,坚持自我最为难得,人都有从众心理,羞于在广众之下表达个人的理念,这便是所谓的芸芸众生。曾国藩敢于打破陈规,以个人修行至高的操守示人,不媚俗趋于下流,这其实是敢于担当与有责任心的表现。因此,我们看到曾国藩不仅在公事上如此,对于亲族、妻儿、朋友、学生等均表现出其热忱与担当,在遵守儒教严苛的要求表象背后沸腾的是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