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译鑫:国际油价暴跌3%,是何原因?是谁在幕后推波助澜?


北京时间6月14日晚间,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6月9日当周原油库存减少170万桶,不及预期的降幅270万桶,消息过后,国际油价急跌超3%。美国WTI原油期货跌破45美元。

 

原油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仍然令市场担心,使得油价承压。自5月下旬以来,油价已下跌超10%,尽管OPEC等产油国在五月底决定延长减产协议的执行期。不过,OPEC本周发布的月度报告却显示,5月OPEC总产量增加33.6万桶/日,创6个月最大增幅,升至12月以来新高。总产量至每日3214万桶,其中享有减产豁免权的利比亚和尼日利亚产量反弹。

 

另外,其他产油国似乎也在给原油再平衡带来很多压力。据国际能源署(IEA)6月14日发布的月报显示,受到非OPEC国家大幅增产推动,5月全球原油供应创下今年最高水平。5月全球原油供应增加58.5万桶/日至9669万桶/日,同比增长125万桶/日,非OPEC国家产量领先。

 

IEA月报称,2017年OPEC减产协议执行率为96%,OPEC国家5月原油产量上升29万桶/日至3208万桶/日,为2017年最高水平,比去年同期下降6.5万桶/日。库存方面,当前数据显示5月原油库存基本保持不变。

 

不过,目前全球原油需求还比较疲软。据英国石油公司6月13日公布的报告显示,全球的石油需求在2016年增长1%,和前两年的增速类似,不过低于10年期平均水平1.8%。

 

IEA月报显示,全球原油需求2017年料增长130万桶/日,2018年料增长140万桶/日。预计非OPEC国家2017年石油供应增长66万桶/日。2018年增加150万桶/日,其中,到今年年底美国页岩油产出将增加43万桶/日,2018年还将增加78万桶/日。关注末译鑫了解更多。

 

末译鑫认为,按照这个趋势,即便到2018年全球3月OPEC第二阶段减产结束,全球原油市场供大于求局面也不会结束。

 

  文/末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