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雄安新区的猜想之四


设立雄安新区的猜想之四

智石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卫祥云

雄安新区的设立得益于中国执政党的高瞻远瞩和中国政府的审时度势。目前,各项筹备工作和规划建设已经启动,三十平方公里的起步区设计规划和建设项目正在向全球招标。高起点、高标准和高定位成为雄安新区建设和发展的主基调。在此情形和语境之中,关于中国特区建设的城市功能和产业定位众说纷纭、表述不一。就雄安新区的布局和立意出发,似乎有必要对以下三个方面引起高度重视。

    一、山穷水尽悟“通州”

两年以前,即2015716日,我曾在《价值中国网》发表《关于建设通州副中心热的冷思考》一文,指出北京市“规划部门对建设行政副中心的解读牵强附会,让人一头雾水……。建设行政副中心的概念混乱、功能定位模糊不清。”言外之意,在北京设立通州行政副中心属于摊大饼的城市发展思路,弊大于利,不利于首都的长远建设和发展。而且通州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城郊发展模式,产业结构单一,难以形成200-300万人左右的功能齐全的独立城市。必然造成朝九晚五的道路拥挤等诸多问题。所谓的行政副中心建设,从立意之日起就充满矛盾,铸成大错。

在立意错误的“建设通州行政副中心模式”指导下,有意把北京市政府及其办事机构迁往通州的动意则是错上加错。原因简单而明了:北京市的行政中心是为了北京市民服务的,做到及时、便捷和高效是基本要求,为各区行政办事机构提供方便是必须的。而把北京市政府及其办事机构撤至通州一隅则是舍近求远,甚至舍本逐末。且为通州以外的其他各区和北京市民造成诸多不便。

如果我们现在还不醒悟,一意孤行,必将受到“建成之日,就是终结之时”的惩罚后果。

二、柳暗花明建“雄安”

雄安新区建设的定位为首都副中心,可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具有充分的发展和想象空间,甚至可以收到一箭多雕之成效。

雄安新区定位为独立的国际化现代生态名城,高举高打高起点,千年大计定雄安,国家大事人民愿,十三亿神州舞蹁跹。目前,至少在三个方面做到了高瞻远瞩,未雨绸缪,胸有成竹。

其一。集中疏解目前的北京非首都功能甚至部分首都功能至雄安,可明显起到消解北京之围,北京之困的作用。

而雄安新区作为首都副中心和一个未来的独立城市的建设定位终止了北京市摊大饼的城建思路,可收到釜底抽薪之功效。而非建设通州行政副中心的扬汤难以止沸。

其二。按照目前雄安新区的城市定位,如果将来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会收到意外之效果:即承担迁都重任。而现在只谋求高标准建设和注重城市特色,有的事边说边做,有的事先做后说,有的事只做不说。一待时机成熟,会适时推出择机而动的好棋,以收水到渠成之功效。即使达不到迁都的标准和目的,在中国北方新建一座500-1000万左右人口的现代化中等城市也是千载难逢的大好事。

其三。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各类人才“孔雀东南飞”的现实不可否认,人口分布的“胡焕庸”线愈演愈烈。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全国和人口流失已是不争的事实。

而雄安新区在华北的布局则是减缓这一现象的一大举措。可以预言,随着雄安新区的建设和产业发展,东北地区原计划移民至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包括海南)的部分人才将奔向雄安寻找商机;而华北地区乃至全国各地的部分人才将转向雄安谋求发展。所以说,雄安新区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安定东北、华北的作用,在全国大、中城市的布局和发展中也会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

三、国际互联是“深圳”

设立雄安新区的消息一出,有人就把其和深圳特区、浦东新区相提并论,实则是大错而特错。其实,三个城区的定位迥然有异。

现在雄安新区的建设目标和城市定位已昭然于世,正在按其既定的方向和规划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它与浦东新区不一样,浦东新区的现在和将来都是上海市的一个行政区,不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城市。雄安新区现在是属于河北省省辖的新区,行政干部配备为副省级,举全国之力建设,将来一定是一座独立的全国直辖的国际化特色城市。

而深圳经济特区是联结香港特别行政区和中国大陆的独立城市,其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决定了其国际互联的功能定位,其中深圳作为连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城市担负着开拓创新城市功能的重大历史责任。今后,深圳和香港经过若干年的磨合,要么发展成为大香港特别行政区;要么发展成为大深圳特别行政区。这两种情况都存在极大的可能性。所以,将来深圳会成为国际互联的独立城市,而雄安新区和浦东新区的定位不同。

2017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