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凌晨,顺丰突然宣布关闭对菜鸟的数据接口。截至中午,顺丰已经停止给所有淘宝平台上的包裹回传物流信息。而有意思的是,就在两天前,包括顺丰在内的15家邮政快递企业才刚刚与菜鸟网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从合作到突然“翻脸”,顺丰的动作让人费解。
随着菜鸟网络在6月1日凌晨率先宣布顺丰关闭对菜鸟的数据接入,一场关于双方的“互撕”引发行业地震。顺丰称,这是“一场有针对性的封杀行动”,并表示是菜鸟先动手封杀了顺丰,并希望顺丰站队,从腾讯云转投阿里云。双方各执一词难辨真伪。
菜鸟顺丰之争即将正式落幕,但是这个落幕是在国家邮政局主导下完成的,这意味着双方是有妥协的,而并不是真心实意的休战,当然也可能是双方借此有个台阶下,顺势就休战了。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进程中这类战争肯定会接着上演。
谁封杀谁并不重要!但关键不应该绑架消费者的利益
回顾事件发生的经过,双方先后两次发布声明。但事实上,顺丰的两次声明以及接受央视财经专访的回应却存在诸多前后矛盾之处,
在顺丰的第一次回应中,顺丰表示是菜鸟封杀了顺丰。「丰巢快递柜在2016年跟菜鸟开始合作,菜鸟提供消费者手机号信息给丰巢,丰巢反馈快递出入柜等物流信息给菜鸟,但由于今年3、4月份丰巢拒绝提供快递柜、取件码信息给菜鸟,菜鸟以数据安全为由停止对丰巢的合作,并在6月1日0点下线丰巢接口信息。」
而在顺丰公关总监陈欢接受央视财经记者独家专访时却回应:「肯定不是突然做的决定,实际上是在昨天下午31号6点左右。我们先以邮件的方式正式通知对方。我们暂停数据接口,其实是出于信息安全的考虑。」但随后,陈欢又表示,「确实是对方先切断了我们这个。实际上这件事情整个起因导火索是因为对方先切断了丰巢的信息接口,具体时间是在6月1号零点下线了丰巢信息接口,而我们暂停路由信息是在今天上午10点钟。」
陈欢的言论和顺丰的第一次回应很显然出现了矛盾之处。一方面说先邮件通知菜鸟将暂停数据接口,另一方面又说是阿里先切断了丰巢的信息接口。此外顺丰还认为,菜鸟封杀顺丰是因为阿里方面一直希望顺丰从腾讯云切换至阿里云,这也是让人疑虑的地方。
我们抛开谁封杀谁的这个争议,这件事对广大消费者来说无疑影响重大。虽然顺丰在最新一次的声明中表示,「用户依然可以通过顺丰或第三方信息查询平台查询物流信息」,但这暂停数据接口仍然给消费者和商家带来了重大损失。
要知道在顺丰突然暂停数据接口后,淘宝上顺丰包裹的物流详情无法正常回传,商家无法确定买家是否已经收货,买家也不能跟踪商品的实时信息。无论到底是谁封杀谁,顺丰或许都应该优先照顾一下消费者的利益。例如在关闭数据接口之前,顺丰完全可以优先告知消费者,以让消费者作出选择。这样突然关闭物流数据,很大程度上有点绑架商家和消费者。
菜鸟顺丰之争是一场数据控制之争
6月2日,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杨达卿表示,菜鸟、顺丰双方在各自位置上处理好,还是能开展合作。杨达卿认为,顺丰有37架飞机、1.5万辆车、3.5万个快递柜和近40万快递员,这么重的物流资产决定它的重心在“物”上。菜鸟没有飞机、没有车辆和快递员,但重资投在物流大数据等方面,做物流供应链大数据基础设施,决定它的重心在“流”上。菜鸟、顺丰对数据的控制点,是有重心区别的,有层次之分的,就是顺丰基于物做物流大数据,菜鸟基于流做物流大数据。
菜鸟做基础设施,是在建“庙”,请顺丰、中通、EMS等“诸神”在“庙里”开“道场”,让众生来“烧香”获益。“庙”和“神”不应该“打架”,应该分层次、分阶段共建大生态。
背后竟是阿里云的利益之争
分析人士表示,“信息安全”之说只是在背锅,背后其实是一场有关数据信息的战略之争,也是行业话语权之争,顺丰是不会“无偿献血”的。
顺丰强调,菜鸟之所以封杀顺丰,背后的原因是阿里方面一直希望顺丰从腾讯云切换至阿里云。
顺丰表示,旗下的丰巢在2016年与菜鸟展开合作。菜鸟提供用户的手机号信息给丰巢,丰巢反馈快递出入柜信息、网点推送等相关快递柜物流信息给菜鸟,上述合作于2017年3-4月续约的过程中。但菜鸟提出,所有快递柜信息的触发必须通过菜鸟裹裹,取件码信息要无条件给到菜鸟,丰巢还需返回所有包裹信息给菜鸟,包括非淘系订单。而丰巢难以接受以上合作条款。所以今年5月菜鸟提出,以数据安全为由停止与丰巢的合作,并在6月1日零点下线丰巢接口信息,随后顺丰在6月1日上午10时暂停路由信息。
可见,菜鸟与顺丰对于谁先关闭了数据信息接口做出了相左的解释,关键在于谁先关闭了对方的数据接入。
菜鸟与顺丰的“互撕”引起行业地震,然而事件并非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对一个市值2000亿元的企业来说,无偿献血给另一个公司,是不可能发生的。”快递专家赵小敏表示,菜鸟的有关信息安全的再次回复有点意味深长,顺丰的信息安全防护至少在国内快递行业是第一的,对顺丰来说,这些数据如果无偿给了菜鸟,那就不符合商业规律了,这些数据对顺丰而言相当于自己的血液。
无论阿里还是腾讯,本质上都是数据战略。从物流方向讲,目前分为两种,一种是做物流出身的企业,另一种是互联网人做物流,区别是传统物流不会围绕数据进行争夺。因为物流相当于是最接近终端客户的业务,从客户那里得到的数据可以直接对产业链进行整合和梳理,甚至可以指挥生产,这不是简单的拉货概念;而互联网人创立的新兴物流想要得到客户数据,他们的争夺是微商模式跟传统商业模式的争夺,一个是建立在社交网络的基础上,另一个是建立在网络商城的基础上,从互联网角度判断,微商模式将更加有竞争力,但最终争夺的结果还需要让市场与消费者进行取舍。
电商和物流,也并非泾渭分明。电商进军物流,成功的有京东物流、阿里菜鸟驿站,但是快递企业跨界做电商,能排上号的屈指可数。
归根到底,顺丰只是一家成功的物流公司,这家公司也不具备电商基因。但问题是成也萧何败萧何,顺丰电商的思路完全是根据顺丰物流优势来设计,这种打法高度依靠线下销售人员来完成,这完全不是一个电商平台正常的打法。
突然想起王卫那广为流传的言论「顺丰现在做电商物流是个死,顺丰现在不做电商物流,将来可能也是个死。」这或许是顺丰的时代困境。
文章撰稿:孙可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