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9年4月,严复回信给张元济,同意由南洋公学译书院刊
行所译宓克《支那教案论》(《严复的一些史实》之一百四十
四)
严孝潜
1899年3月(二月),山东义和团朱红灯部起义。
1899年4月
1899年4月初(二月下旬),严复回信给张元济。在信中严复对戊戌政变后的时局甚感失望,对张元济主持南洋公学译书院感到欣慰,并同意由南洋公学译书院刊行所译宓克《支那教案论》。
严复在给张元济的信中写到:“近者叠接十三、十八两日尊缄。……十八书谓:南洋公学将有译书之局,俾公得安研其间,不觉为之狂喜。……承示欲印宓克《教案论》,甚善!甚善!……月之望夜,东邻不戒于火,弟适在局,举家雌弱,几被六丁取去;幸亲友扑救者多,昨于乱书检出,差喜瓦全。不然数载苦心,一炬尽矣!居室半毁,不堪更住,刻己移住海大道德源里新居。奌检书丛,遗失损坏者不少。……来教命作序文,以心绪恶劣,不堪著笔,乞少辽缓之。……别纸所询数事,亦容迟十余日奉上。但弟有所密商者,则弟近灰心仕进,颇有南飞之思;欲一志译书,……谓南中倘得知我之人月以一洋人之薪待我,则此后正可不问他事,专心译书从饷一世人。弟于此事,实有可以自信之处。且彼中尽有数部要书,非仆为之,可决三十年中无人为此者;纵令勉强而为,亦未必能得其精义也。今南学中既已有意欲开此局,此诚莫大盛举。兄何不为我一探盛廷尉(宣怀)口风?如能月以四百金见饷,则扑可扫弃一切,专以译事为生事矣。……兄试为我谋之……成人之美,非兄而谁?”(《严复集》第三册第524页)
严复在信中,告知张元济因大狮子胡同“严公馆”遭火炬,现已搬到海大道德源里。海大道德源里位于法租界,是当时福建会馆所在地,位于现天津市和平区大沽北路营口道至张自忠路之间,今已无存。
严复在信中,还托张元济一探盛宣怀口气,欲南下专心译书。(但未见有下文。)
信中讲:“得
严复在信中讲:“
一云:拟延上等英文译员一人,专译书,不理他事,……一问:门类以政治、法律、理財、商务为断,选书最难,有何善策?……一问:拟先译专门字典。……一问:选定书籍,发人包译,以复为总校。……一问:包译如何办法,如何给费?命复举所知译人。……以上就公所垂询者作答,恐不能悉当尊恉,然以复所见,实是如此,无如何也。……复前书有与公密商之事,恉即同此;通盘筹画,如是而后有功,非敢贪也。……” (《严复集》第三册第526页)
严复在信中强调国内译才“寥落”,“欲得善译,可以岁月课功,断难以时日勒限”。对张元济提出“以复为总校”,严复说:“包译事诚简捷,总校复亦愿当。但译事艰深,至于政法理财,尤为难得好手。”严复在回答“所询各条”后,提出:假使由他来专办此译局,“则作法固将与公不同,大抵仿照晋唐人译佛经办法”。在信末,严复说:“总之,译才难得,公所深知;南洋公学有心为此,如必得佳书,非用复之言,殆不能至。” (《严复集》第三册第5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