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妈"又放水了


  6月6日,央行进行4980亿元一年期MLF操作,中标利率3.2%,与上期持平。

  这个4980亿是什么概念呢?

  这些可都是基础货币,如果按照现在5.33的货币乘数来算,那么就相当于2.65万亿的M2(广义货币总量)。

  这也就是说,仅仅今天,央妈就向市场投放了2.65万亿的M2,而我们5月末的M2总量是146.17万亿。

  这相当于,一天时间,市场总的流通货币就增加了1.8%,可谓是历史天量啊。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4980亿这一数字也耐人寻味。

  4980亿,差20亿就达到5000亿,看来央行深谙定价学。不突破5000亿的规模,但又基本上把5000亿用足。此外,央行只给了1年期的MLF,显示出引导市场利率温和走高的意图。

  一方面放水,另外一方面又希望利率温和走高,央行内心其实是很纠结的。

  那么,央妈为什么会选在这个时候,如此的天量放水呢?

  首先:6月份有4313亿元的MLF到期。

  数据显示,截止5月末,MLF余额为41578亿。而5月份总共会有4313亿到期,其中6月6日1510亿元到期,6月7日733亿元到期,以及6月16日2070亿元MLF到期。

  但即使是这样,整个6月份货币投放也是宽松的,目前6月才过去仅仅几天,MLF的投放已经超过整个月667亿。

  其次:银行面临史上最严的半年考,钱荒一触即发。

  每年的6月份银行都很惆怅,今年更是到了欲哭无泪的地步。

  中央正好在加强金融监管,而银监会更是请来了铁面无私的郭主席坐镇,马上, 6月底央妈就要开始盘点各家的家底了。

  于是各路银行开始上演了十八般武艺,但最终要让客户买单,还得使出自己的终极武器,上调利息。

  于是,各大银行的大额存单全面上调,基本利息上浮40%,更有广州银行直接一浮封顶,上浮了45%,达到央妈规定的最大上涨幅度。

  由于保本理财也可以算存款,东亚银行更是开创了5万起,7%的历史之最。

  这才刚刚6月开头,银行抢钱大战就已经弄得市场鸡飞狗跳,如果央妈再不出手,整个6月份将是一幅什么光景。

  ➤再次,即使没有这次银行半年大考,市场利率也已经高到吓人。

  在没进入6月之前,利率市场就已经出现了非常奇葩的一幕。

  一年期市场存款利率竟然比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还高。

  就今天来看,目前银行借钱的市场利率是4.39%,而1年期的基准贷款利率却还是1年多前的4.35%。

  如果仅仅是长期的存款利率出问题,倒不至于央妈甩出这么天量的货币。

  众所周知,面粉价格上涨了,面包价格怎么可能不涨,虽然表面上贷款的基准利率没变,但商业贷款的利率早就受到了波及。

  打击炒房是一回事,但这里上调利率的可是首套房,是妥妥的刚需,足以可见银行资金成本已经到了无法承受的边缘,到了必须要外溢到消费者身上的程度。

  事实上,在本月初,央行曾提前给市场打预防针,说准备在六月采取MLF加28天期逆回购的方式注入流动性。

  从最近的两次操作来看:

  5日,央行以“7天+28天”的逆回购组合替代此前的“7天+14天”组合,共开展700亿元逆回购操作,实现净投放400亿元。

  而6日进行的MLF操作,品种是最长期限1年期,而非3个月和6个月的品种。

  结合两者共同来看,央行显然在有意识的调整资金投放的长短期,即“锁短放长”。

  那么,央行为何会做这样的调整?

  近期以1年期Shibor为代表的中长期利率持续走高,而短期利率则相对和缓。

  这种走势持续下去对于实体经济和银行的利润来说会有比较大的压力,且无法对应美元加息需要提振短期利率应对的期限配置。因此,6月有迫切的需求,从“锁长放短”变为“锁短放长”。

  此外,近期流动性还有一个利好,就是在人民币企稳的作用下,外汇储备有望在4月份仍然保持上涨。

  最近两年来,MLF事实上成为央行发行货币的最主要方式,今年以来,MLF余额越来越大,1月末为35728亿元,2月末达到37613亿元,3月末突破4万亿元至40643亿元,4月末为41083亿元,5月份又增加935亿元至41578亿元的历史新高。

  央行第二大发钞渠道是抵押补充贷款(PSL),主要针对三大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放,近期主要是针对棚改、三农等项目。截至5月末,PSL余额达到23473亿元。

  简单计算一下我们就知道:央行通过MLF和PSL共发放了6.5万亿的基础货币,如果乘以5.33的货币乘数,相当于增加了34.6万亿的M2。在外汇占款不断降低的情况下,央行通过这种方式,避免了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央行放水,说明高层对于随时可能重演的“钱荒”充满了警惕。但愿今年这个非同寻常的6月,可以安然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