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百姓致富之路在哪里?(三)
五、怎样理财?不做老板也发财
有一句话说得好——“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很多人都知道投资理财很容易赚钱,但投资理财的本钱从哪里来呢?要投资首先要“有资可投”,要理财首先要“有财可理”。
那么怎样才能“有资可投,有财可理”呢?
1、要学会尽可能把自己所有的“死钱”变为“活钱”
至于尽可能把“死钱”变“活钱”的方法,就是尽可能在自己有足够的钱之前,特别是在35岁以前,千万不要轻易去建住房或买房子住(著名企业家王石到40岁才买房,我的老师茅于轼到75岁才买房,我自己也到40岁才买房),千万不要买人寿保险,千万不要去做传销(只要是类似于传销的东西不管它现在叫“什么销”都不要去做),千万不要去买地下“六合彩”,千万不要乱花钱。
1)、为什么不能过早建住房或买房子住呢?
A、因为你在创业未成功之前,你的每一分钱都是种子或者是“母鸡”,你把种子或“母鸡”过早地吃掉了,将来怎么会有收成或有“鸡蛋”呢?
B、对于一个没有足够资本的投资者来说,在中国“买房子住”绝对不如“租房子住”,当然“买房子卖”是属于另一回事(是属于投资行为而不是消费行为,投资行为只要能赚钱就是硬道理)。
如果你是一个资本短缺的投资者,你的融资月利率是10‰,假设你在北京城里买一套100万元左右的住房,一个月的利息就是10000元;而你在北京租一套总成本为100万元的住房,其租金应该在2500元左右,你租同样的房子住就可以至少节省7500元/月的利息。有这样的好事,你为什么要去买房子住呢?并且对于一个投资者来说,你的损失远远不止这些,你可能因买了房子而损失掉一个千载难逢的发财机会!
C、过早买房子的另外一个害处就是浪费时间,这一点在北京等大城市尤其如此。
D、一个人过早买房子住,他不只是损失了当前的投资机会,而且他以后大部分的投资机会和好的就业机会也很可能因此而丧失掉。因为他每天在路上几个小时的颠簸,一回到家就只想睡觉,怎么有足够的精力去加强学习提高自己呢?怎么有足够的精力去寻找更好的就业和投资机会呢?
关于不要过早买房的更多理由请参阅本书另一篇文章《解放房奴》。
2)、 想投资理财的人为什么不能买人寿保险呢?
我建议想投资理财的人不要买人寿保险,并不是任何人都不要买。对于只会把钱存到银行的人或者能预见到自己10年之内一定有很不幸的事发生的人还是可以买的。
为什么我建议“想投资理财的人”一定不要买人寿保险呢?因为买了保险并不是保证你“不出险”了,而是说你“出了险”之后保险公司怎样赔偿你。所以买人寿保险不是一个“保险问题”,它仍然是一个“经济问题”。如果你有 一种更好的方式能够得到比保险赔偿更高的回报,你认为还要买这种保险吗?
就拿中国某人寿保险公司推出的“康宁终身保险”来说,一个20岁的男性一次性趸交97800元保险费(为了便于计算,我选择了趸交),不管任何时候任何原因身故可以最高可以得到30万元的赔偿。对于一个不会理财的人来说,好合算啊!但对于一个会理财的人来说却吃了大亏。因为,买这个保险的人不管任何时候任何原因身故,得到的最大回报系数为:300000/97800=3.0675。如果按年投资收益率12%来计算的话,即(1+12%)n=3.0675,这个n≈9.9年,也就是说,他在29.9岁的时候身故就恰好买保险等于不买保险,平均每早死一天可以捡到大约56元的便宜【(300000元赔偿金-97800元保险费)元÷3613天】,但如果晚死一天得到的损失就不只是56元了。通过计算可以发现,如果活到40岁,将一定损失64万元【97800元保险费×9.65(20年复利系数)-300000=643770】;如果活到50岁,将一定损失263万元【97800×29.96(30年复利系数)-300000=2630088元】;如果活到60岁,将一定损失880万元【97800×93.05(40年复利系数)-300000=8800290元】……后面的我就不算了,因为越算越吓人
也许你会说,谁能有12%的年回报率呢?那我要告诉你,现在中国民间借贷的最低利率就是这么多,而且那些借钱的人付了这些利息之后同样能得到丰厚的利润。
另外,如果你认为得到12%的年回报率没有保障的话,我来告诉你一种有保障的回报率,即年回报率为7.2%。如果按投资年收益率7.2%来计算,即(1+7.2%)n=3.0675,这个n≈16.2年,也就是说,他在36岁的时候身故买保险恰好等于不买保险,平均每早死一天可以捡到大约34元的便宜【(300000-97800)元÷5913天】,但如果活到40岁将一定损失93000元【97800×4.02(20年复利系数)-300000=93156元】;如果活到50岁,将一定损失48万元【97800×8.05(30年复利系数)-300000=487290元】;如果活到60岁,将一定损失128万元【97800×16.14(40年复利系数)-300000=1278492元】……
也许有人会说,我不想要12%的年回报率,只要7.2%就满意了,哪里有这样的安全稳健的投资机会呢?
因为中国的金融业不发达,中小企业普遍缺钱,其实你们绝大多数人身边也都有这样的投资机会,只不过是因为我没有提醒大家,你们视而不见而已!有兴趣的话,我可以告诉你们在自己的身边找到,想试试看吗?我完全可以给大家找到这样的机会并提供担保。
我在15年前开始研究保险,当时看了一个有关威尼斯商人开办保险公司的故事。据说他通过多年的调查发现,出海航行的商船每年出险沉船的概率约为5%,于是,他开办了一家保险公司,保险费率为商船总价值的10%。他的保险业务很快红火起来。因为船主们虽然知道航海贸易利润很高,但风险也很大, 一旦沉船将倾家荡产。而如果买了那种保险,一旦沉了船就找保险公司赔偿;如果没有沉船,他也只少赚10%的利润。因为航海贸易利润丰厚,10%的保险费他们乐意接受。
5年以后,有一个拥有100艘商船的大老板发现自己干了一件很愚蠢的事——5年来,他每年都给自己所有的商船买了保险。他的愚蠢之处在于他一个人就拥有100艘商船,每年沉船的数量(出险沉船的概率约为5%)都在4—6艘之间,而现在买保险却每年花掉了10艘商船的钱,买保险比不买保险还要多支出6—4艘船的代价呢!其实这是因为那个老板的商船已经足够多了,他已经足以做到自己为自己的财产保险了。正因如此,我的家人和公司的所有汽车除了交强险和第三者责任险,其他什么保险都不买的。
而人寿保险与上面的故事完全类似。现在,我们中国的一个“家庭经济共同体”一般不少于7人,即一对夫妇、两对父母加一个小孩。最少的“家庭经济共同体”也不少于3人。而出现英年早逝的可能性——1个人中出这种险的最大可能性为1人,2个人中出这种险的最大可能性也是1人,3个人中出这种险的最大 可能性还是1人,100个人中出这种险的最大可能性仍然是1人。
可见,单个人买人寿保险得到好处的可能性已经极小极小,如果按7.2%的投资回报率计算,只有活不过36岁的人才能捡到一点点便宜,而绝大多数能活到60岁以上的人将至少损失128万元。而对于一个3人或3人以上的家庭而言,哪怕只要每年能得到5%的投资回报率,哪怕是这个3口之家真的有1个人在保险合同生效的第二天身故,只要其他两个人能按5%的投资回报率连续投资到60岁,这个家庭的每个人就不必要买这种保险了。
而现实中,几乎每个家庭都在3人以上,每个家庭都至少有两个人能活到60岁以上,每个家庭都有机会连续获得5%以上的投资回报率(如果你没发现,我可以告诉你,在你和我的身边比比皆是),这样的保险你还有必要买吗?
2、一定要学会“借鸡生蛋”
我把世界上的人分为8种:
最不会理财的人是连自己的生活都保障不了的人;第二不会理财的人是恰好能保障自己生活的人;第三不会理财的人是保障了自己生活之后还有结余,但只会把结余的钱存在银行的人;第四不会理财的人是只会把结余的钱存在银行或者用于买人寿保险的人
最会理财的人是自己根本就没有钱,纯粹是靠借钱用于投资,并且不给任何人带来损失的人;第二会理财的人是除了把自己结余的钱用于投资还不够,还会借更多的钱用于投资的人;第三会理财的人是自己有多少钱就投多少资,但不会借钱用于投资的人;第四会理财的人是比较理性地买股票和基金的人。
“借鸡生蛋”是所有投资者不能不选择的致富方式。比方说,我在年初借人家一只母鸡,在一年中下了100个蛋,到了年底,我将鸡还给人家的时候,还拿50个蛋作利息给他,结果我也赚了50个蛋。但是,如果我不去借鸡,我能有这50个蛋吗?也许有人要问,人家一年能下100个蛋的鸡为什么愿意借给你来下蛋呢?你问得好,理由是:那个鸡的主人根本就不会喂鸡,他如果自己亲自喂一年只能下20个蛋,现在借给我之后,不但不需要自己喂养,而且多得了30个蛋,此等美事,何乐不为呢?
当然,“借鸡生蛋”也同样是有技巧的。要能够比较顺利地“借鸡生蛋”,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恪守信用,一个不守信用的人是很难借到钱的。
我最引以为荣的一件事是:有生以来任何人找不到我任何一次借钱不按时归还的纪录。
2) 、要有良好的心态,要把借钱投资当作一件很光荣的事,不要有任何“不好意思”的感觉。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不会借钱的人几乎就是不会投资理财的人,至少可以说不是投资理财的高手。再大的老板也要借钱,李嘉诚也不例外。打个比方:李嘉诚有100亿元的现金,但他现在正准备投资一个200亿元的项目时,他同样要去银行借100亿元,他不可能等到自己赚了100亿元之后再去上那个项目。正因如此,所以李嘉诚特别喜欢去银行借钱,因为他借了钱后可以赚更多的钱。而那些银行也非常喜欢将钱借给李嘉诚,因为借给他又安全又批量大。
3)、不管借谁的钱都要付利息,哪怕是借你兄弟姐妹或岳母娘的钱。
因为你借钱是为了去赚更多的钱,所以付利息是天经地义的。并且,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是趋利的,再好的关系,如果人家觉得借钱给你无利可图,你下次就很难借到他的钱了。在这个社会上,一切损人利己的行为是不长久的,损己利人的行为也是不长久的,只有利人利己的行为才是长久的。
4) 、利息不能付得太高也不能付得太低,并随着你的实力和信誉度的提高而递减。
对于一个创业初期的人借钱以月利率10‰左右为宜,利率太高你负担不起,利率太低你很难借到钱。当然在应急或者有特别好的投资项目时,高息借钱也是可以的。总之,只要赚的钱比付的利息多就永远是对的。
5)、借钱一定要向你的债权人说明理由。
因为你的亲戚朋友只想支持你去干值得支持的事业,比方说如果你是借钱去赌博,谁会借给你呢?
6) 、学会“化整为零”。
比方说,你想要借10万元去创业,你就不能向任何一个人开口说向他借10万元。如果这样,那你就永远也借不到10万元。你必须将10万元分解成2个5万,或者3个3万加1万,或者4个2.5万,或者5个2万,甚至10个1万去借。
7) 、要不断积累“信用记录”。
因为一个从来没借过钱的人是很难借到钱的,一个借钱不按时归还的人更借不到钱,只有经常借又每次按时归还的人才最容易借到钱。所以,不妨在你暂时不需要钱的时候,去你周围的人那里尝试一下借钱的能力,你借的钱即使暂时用不上,也可以帮你建立起你的“信用纪录”。你的“信用纪录”对你未来的投资一定是很有价值的!
8)、 最好向不怎么会喂“鸡”的人去“借鸡”。
借鸡生蛋要看对象,最好是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和向那些只会将钱存到银行的人借。如果向商人和企业家去借钱就不是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因为那些人都是喂“鸡”的高手,他们喂的“鸡”也许比你喂的“鸡”下的“蛋”还多,他们的“鸡”借给你就不会增加社会的新财富了。当然临时应急借用几天还是可以的。
9)、最后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我只告诉人品很好又真正准备创业的人,在这里就不说了。谁想知道,请在你真正准备创业时,打我终生不变的手机或发邮件给我,我的手机号码是:137 0738 8888,Email:[email protected]。
下面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有钱找不到投资机会怎么办?
其实,只要有了本钱就很好办了。你没有找到满意的投资机会之前,将钱借给善于投资又值得信赖的朋友就是你的投资机会,当然我身边也有很多的投资机会可以供你选择。也许你会问,钱借出去之后人家不还怎么办?这句话问得好,我现在就是想告诉大家怎么解决这一难题。
10多年来,我办企业多余的钱就是借给办企业的朋友去做短期周转,我一般收取18%—24%的年息。当然,借贷是有风险的,但不管多大的风险,学会了控制风险就等于没有风险。因为借我的钱的人必须满足以下6个条件:
1、人品被我认可,在我面前从来没有不良信用记录,我也没听说过他在其他人那里有不良信用记录。
2、有赚钱的能力,他能向我证明他向我借的钱能帮他赚更多的钱。因为我借钱给他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赚利息,同时也是为了帮助更多的人致富。只有他借我的钱赚了更多的钱我才是最安全的。
3、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做慈善我们要尽量帮助最贫困的人,而放贷我们要尽量将钱借给有钱并且很会赚钱的人。
4、充分考虑对方的资产负债比。做借贷在金额上我们只做锦上添花,在时间上我们常常雪中送炭。也就是说,在借贷上我们必须守住3条安全线:
1)、我们借出去的每一笔钱尽量不要超过自己净资产的10%,认为很优质的客户也不要超过自己净资产的20%,无论多么好的客户,也不要超过自己净资产的30%。
2)、我们借出去的每一笔钱尽量不要超过对方净资产的10%,认为很优质的客户也不要超过对方净资产的20%,无论多么好的客户,也不要超过对方净资产的30%。
3)、客户的总负债不能超过客户的净资产,否则必须提供200%以上可以快速变现的抵押物。
5、投资项目或资金用途被我认可。如果我认为这个项目不能做,那我就坚决不借。
6、还款来源可靠。一切或许的还款来源都是不可靠的,可靠的还款来源主要包括:稳定的销售收入;优质的应收账款;企业稳定的利润;有把握的银行贷款。
另外,我的钱有“十二不借”:1、看上去不顺眼的人不借;2、没有赚钱能力的不借;3、没有还款实力的不借;4、投资项目我不认可的不借;5、借钱去炒股票、买基金、做期货和做传销的人不借;6、有严重不良信用纪录的人不借;7、有严重不良嗜好的人不借(打牌、赌博、吸毒);8、有复杂社会背景的人不借;9、有犯罪前科的人不借(过失犯罪除外);10、配偶不支持的不借;11、老账不清,新账不借;12、借我们的钱去还人家的“高利贷”不借。
当然,做任何事都可能有例外的。也就是说,虽然有些客户的条件属于上述“十二不借”之内,但你如果确信很安全,如果金额不大也是可以借的。
如果满足了上述条件,你还觉得借钱给办企业的朋友去做短期周转不安全吗?
十多年来,很多朋友因为借我的钱去投资而发了财,经常感谢我愿意赚他们的利息,否则就没有今天的好日子。
你们不要小看18%/年(月息15‰)的利息,这是很可观的。假设你今天投资10万元,10年之后就是52万,20年之后就是274万,30年之后就是1434万。也就是说,你如果有10万元,能一直按15‰的月息安全地借出去,28年后就成了千万富翁。当然,这样的利率不是经常可以得到的,那我们就来看看按12%/年的回报率计算投资10万元的结果:10年之后就变成了31万,20年之后就是97万,30年之后你的10万元就变成了近300万元了
如果你暂时还没有遇到上面的投资机会,那就理性地选购一些股票和基金吧,但最好不要参与疯狂炒作!(关于选购股票和基金的技巧请阅读其他专门书籍,也可参考本书的《对兼职股民的几点建议》)
说来说去,创造财富的过程,就是一个把等量资源从边际效用低的地方配置到边际效用高的地方的过程。比方说:一杯水在井里的时候,它的价格几乎等于零,因为很难看到有人到井里打水而被另外一个人收取一分钱的事。但这杯水到了家里烧开之后,就可能值一毛钱了。另外,在市场上的一瓶矿泉水要两块钱,在茶馆一杯茶可能卖到10块钱以上,但这仍然不能说明这部分水已经配置得很好了。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朝鲜战争的上甘岭战役中,很多伤员的死不是因为没有粮食,也不是因为没有药品,主要是因为没有水。这时候,一杯水的价值就几乎等于一个伤员生命的价值了。因为他喝了水就能活下来,不喝水就会死去。假设某个伤员的生命值10万元(生命是无价的,但在经济学里对任何无价的东西都要假设有价,否则,像人寿保险等业务就完全无法开展),那么,伤员喝第一杯水的时候,这杯水就值5万元以上,喝第二杯水的时候,这杯水就可能只值500元了,第三杯水只值5毛钱,边际效用依次递减,以至于第四杯水只值5分钱,第五杯水一文不值。如果继续喝,伤员就可能被喝死,后面的水对于伤员来说产生的是负效用。
以上例子足以说明,等量的资源配置得好就可以救人,配置得不好就可以致人死亡。相差竟然如此悬殊。其实,每个人(法人)对资源配置的回报也不无类似。如果有人能把“井里的水”配置到“伤员的口里”(第一杯或第二杯),他就很快发大财;如果有人能把“井里的水”配置到“茶馆里”,他就发小财;如果把“伤员”喝死了,他就破产。也许有人会问,谁有能力找到廉价“井水”的同时,又发现了这么需要喝水的“伤员”呢?我告诉你们——比尔·盖茨就每天都找到了廉价的“井水”,而且每天都有那么多人想喝他的“水”。另外,我们也大可不必都找到“伤员”,我们完全可以多开些“茶馆”或多生产一些“矿泉水”嘛!只要不把“伤员喝死”,都是大有可为的。
然而,在现实中,不少人因为对经济学知识的一无所知,确实使很多资源都被浪费掉了。在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例子恐怕要数“愚公”,当他看到太行、王屋二山挡住了他家出行的大路时,他不知道轻轻松松地把自己的家搬到山前面去或者另建新居,竟然发动子子孙孙累死累活去把山移掉。如此愚蠢的做法竟然有很多人为他唱颂歌,难怪中国60多年来修了这么多至今没有用的铁路,建了这么多不产生效益的工厂,搞了这么多的形式主义。还美其名曰这是学“精神”,我看这是典型的“神经”!
最后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当你没有找到好的投资项目时可以找我,我虽然不一定知道每个人能够去干什么,但我却知道你不能去干什么;我虽然不一定知道每个人去干什么最好,但我却一定能告诉你怎么把你的选择干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