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京津冀发展报告:建议北京二环内部分行政辅助功能迁雄安新区
2017年6月26日,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的《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17)》(下称《报告》)指出,在承接行政功能方面,雄安新区可以集中承接中央和国家机关在二环以内的非紧密型行政辅助服务功能,包括服务中心、信息中心、行业协会、研究院所、培训机构、学术类社团、报社、出版社、杂志社等;在承接企业总部方面,雄安新区将集中承接部分央企总部。www.ccrhtech.com
>>特色小镇的建设要有产业链思维
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委员刘世能强调说“特色小镇的关键是要依靠产业做支撑,而产业发展需要因地制宜,把握地区优势,要有产业链思维。”
据介绍,特色小镇所依托的产业一般分为五大类:一是依托农业,二是依托特色工业,三是依托商贸,四是依托特色现代服务业,五是依托旅游休闲养老。
刘世能说,目前人们对农业的理解还停留在技术层面,农业管理也有其局限性。他认为一家一户地发展农业,不可能建立市场部、信息部、技术部等部门,没有销售途径和商贸流通渠道,无法形成产业化。所以,农民种了农产品,却不知道市场如何,即便农产品种植很好,却不见得能卖的出去。
刘世能表示,真正的农业不仅仅只是农业的种、养殖,还要形成产业链思维。如果只仅仅在停留销售农产品的原材料,价格很低,因此要提高其附加值,进行深加工,开发新产品。要把其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建设相促进,与同旅游、养生、休闲、养老等产业相结合。
>>产业和文化将是特色小镇发展的优势与动力
建设特色小镇,要避免走入误区,防止简单复制。要注重小镇建设的规律及内容特色,新的开发模式下,产业与文化将是特色小镇的发展优势与动力。
单一产业的盈利很困难,多业融合才能丰富产品形态,增加盈利环节,衍生产品链条、形成多样化的商业模式。特色小镇是新发展平台,必须融合发展。重点在三个领域:一是一、二、三产业的高度融合;二是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三是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
动态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上报稿已成形
粤港澳大湾区就是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互联互通”的理念建立合作机制,以“通”为基准点和定盘器,推动粤港澳合作走向深化,实现区域内“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要素的自由流动。大湾区的建设目标,不仅仅是成长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还包括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世界著名优质生活圈,以及全球最具活力经济区。
6月29日,广东省发改委副主任吴维保透露,目前,广东省发改委已会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等国家高端智库,初步明确了粤港澳大湾区的目标定位、发展方向、重点任务,配合国家发改委形成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上报稿。
“此次大湾区规划编制,香港方面非常积极主动,目前初稿已成,相信不久即可出来,这将是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总纲。”参与了初稿修改讨论的广东省社科院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丘杉表示。
>>国家级《赣州市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印发实施
>>安徽发布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
日前,安徽省政府最新发布《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16—2025年)》,根据规划,到2020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6%,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5%。到202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逐步缩小。到2020年,把合肥率先培育成市区常住人口超过500万的特大城市。
安徽城镇化空间呈现新格局。合肥都市圈成为全省核心增长极和长三角城市群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增长极。合肥作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地位更加突出,区域中心城市竞争力明显提高,中小城市数量不断增加,皖江城市带、合肥都市圈和皖北城市群竞相发展的城镇化战略格局基本形成,在全国“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中的枢纽地位显著上升。
>>中山市5个首批市级特色小镇集中动工
28日,中山市首批18个市级特色小镇中的5个特色小镇率先集中动工,包括火炬开发区火炬智慧健康小镇、东区三溪古屋文创小镇、小榄镇菊城智谷小镇、南头镇中国品牌家电特色小镇、三角镇迪茵湖小镇。
首批动工的特色小镇在机制建设、规划编制、投融资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是中山市特色小镇建设先行先试的优秀代表。
据介绍,投资50亿元的火炬开发区火炬智慧健康小镇,拉动社会投资20亿元,目前已确定中山市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发展有限公司为实施主体,还将按照EPC模式筛选建设单位;小榄镇菊城智谷小镇注重产城融合,打造智能制造综合服务平台的同时,还沿小榄水道建设4.9公里的亲水廊道……
>>石家庄5年内将建特色小镇30个以上
近日,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力争3至5年,每个县(市)区都要有1至2个特色小镇,全市特色小镇数量达到30个以上,其中省级特色小镇不少于10个,为建设现代省会、经济强市提供有力支撑。
《意见》明确,特色小镇必须要有明确的产业定位。立足我市实际,聚焦高端装备制造等特色产业集群和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现代农业、农牧产品深加工等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兼顾彰显传统工艺、民俗文化的历史经典产业。
同时规定,各县(市)区要统筹谋划本地特色小镇布局和重大项目安排,选择具有当地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细分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对每个细分产业只规划建设一个特色小镇,并对新引进的重大产业项目根据其产业类型优先布局到同类型的特色小镇内,以增强特色小镇特色产业的集聚度,形成差异化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
>>《海南省特色产业小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出台 上半年启动创建工作
近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印发《海南省特色产业小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计划》提出,按照“规划引领、项目带动、突出特色、全面推进、总量控制、动态调整”的创建程序,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100个特色产业小镇建设任务。
2017年上半年全面启动特色产业小镇创建工作。列入名单的100个特色产业小镇,创建过程中推进缓慢的,报请省政府同意后可调整为其他乡镇。确保按照“三年强力推进、一年巩固提升”的时限要求,到2019年底基本完成全省100个特色产业小镇建设任务;到2020年全省100个特色产业小镇在环境、功能、产业、特色等方面更加完善,成为全省发展新的亮点。
>>云南省财政厅广泛征集 PPP示范项目典型案例
近日,云南省财政厅发出《关于征集云南省PPP示范项目典型案例的通知》,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征集PPP示范项目典型案例。
本次征集项目范围包括已经与社会资本方正式签署PPP项目合同的财政部第二批、第三批PPP示范项目,以及云南省财政第一批PPP示范项目。重点征集工作机制、融资模式、风险分担、社会资本选择、合同谈判、绩效考核、实施成效等方面有亮点或创新点的PPP示范项目,同时能够针对项目面临的政策法律障碍、实际操作难点等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特别是能够吸引民间资本投资,激发民间资本活力,在能源、交通运输、市政工程、环境保护、保障性安居工程、医疗卫生、养老、旅游等公共服务领域对深化PPP改革工作有促进作用的项目案例将优先采用。
>>上海金山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田园综合体”群落
如今在金山区,“田园”一词已不再指代过去单一的农作物种植、农产品销售的模式,取而代之的则是赏花游、瓜果采摘、农耕运动会、草地音乐会、田园马拉松、徒步、骑行……农业越来越多地与旅游、文化、体育相结合,休闲观光农业蓬勃兴起。昔日的破败小村庄变身风景区,有的农民则把农宅出租,改造成特色民宿和文化创意工作室,农村的各类闲置资源也被有效利用起来,并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目前金山区已涌现出廊下郊野公园、金山嘴渔村、吕巷水果公园、朱泾镇“花开海上”生态园等一批休闲农业集聚区,逐步形成了具有多重功能、独特魅力的“田园综合体”群落。2016年,全区主要农业旅游景点接待游客381.2万人次。
望得见田园风光,记得住美丽乡愁。农业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更具有生态、服务功能。金山区委书记赵卫星表示,“当都市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如何通过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城市居民,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是金山区这些年一直在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积极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注重打造一个个‘田园综合体’,充分发挥都市农业的经济、生态和服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