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来势汹汹的餐饮倒闭潮中,它被堪称为活下来的“奇迹”


 04.jpg

重庆老火锅、四川麻辣火锅、内蒙羊肉火锅、澳门豆捞、台湾小火锅,甚至外来的韩国部队锅、日本寿喜锅……这些地方性品类,都是由当地走向全国,成为最新的饮食风尚,在占据了几年热度排行榜之后,其中有些品牌还成为了行业老大。

 

再之后,经过行业洗牌,有的品牌留存下来,有的则逐渐淡出人们视野。

 

最近一波火锅风潮,当属潮汕牛肉火锅了。

 

潮汕牛肉火锅这个品类的爆红是从两三年前开始的,从南火到北,牛遍全中国,仅2016年一年全国就新增1万多个门店。但它的倒闭速度同样很快,除了发源地潮汕当地和广东地区,其他地区的市场到现在可谓被“团灭”。

 

疯狂的开店数据背后,实则已经埋下了倒下去的祸根。

在这样来势汹汹的倒闭潮中,却有一家店  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并且越活越火,甚至在全国遍地开花!然而这家餐馆成功的背后又有多少值得我们餐饮之人深思,学习。

 

鲜牛记,从升级开始

三千年食肉史,牛肉为第一等!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论做法,潮汕地区称第二则无人敢称第一,尤其是借周星驰《食神》而扬名四海濑尿牛肉丸其原型就是来自潮汕地区的牛肉丸。不过长期以来,除了潮汕地区的老饕们却总是无缘大快朵颐,导致无数餐厅连入倒闭潮,究其原因就是做不到一个”字!

 

然而鲜牛记却能做到。

 

牛,必须是来自云贵山区的二三年并龄耕地土黄牛;肉,必须是当天现宰杀不经冷藏三到六个小时即到嘴边;刀工,必须是如同日料师傅对待刺身一样庖丁解牛,一头牛的出肉量不过37%;调料,必须是源自潮汕本地百年传承的秘制海鲜汁调料和沙茶酱。

 

食材挑剔,做法讲究,鲜牛记首先解决了 问题。

 

鲜牛记:坚守与创新

想要炒红餐馆,没有创新怎么行?

 

在潮汕地区,几乎人人都爱吃、会吃牛肉火锅,然而,来到北京,毕竟需要经历一个融合的过程,在这一点上,鲜牛记董事长张志新引进了专业的潮汕厨师团队,力求把潮汕火锅文化搬到北京,保留精华,加以提升。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潮汕牛肉火锅要低温慢煮,并配沙茶酱。但是沙茶酱口味偏甜,越往北走,越要引导。否则顾客大火急煮、再蘸上麻酱,会丢失很多原味。鲜牛记的门店里,蘸料配比了很多种,顾客可以随意选择,但是服务员会引导尝试沙茶酱,并在酱料台展示酱料最佳搭配方法。

 

此外,锅底、涮品等也都进行了改良和升级。潮汕地区一般只有传统的锅底,但鲜牛记研发了6种不同的锅底,其中一款叫“老板娘最爱”,使用骨汤加入苦瓜等进行熬制而成,口感清甜,很适合涮鲜牛肉。涮品方面,潮汕地区吃牛肉火锅,不需要太多配菜,而北方地区习惯于各类涮品,鲜牛记适当加入精致涮品,还有很多独创的小吃,均围绕潮汕特色来设计,丰富产品结构,更有利于融入市场。

 

此外,鲜牛记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同时也注重服务。潮汕火锅在源头地,服务相对粗犷,但是鲜牛记认为,这一品类进入都市更要注重服务细节。主动加汤、帮助顾客涮肉、引导顾客选择蘸料,都是提升品质的好方法

 

鲜牛记:所有餐馆的成功离不开营销

营销从“辣眼睛”到“亮眼睛”

 

其实,说到底,一家餐馆想要推出去,最重要的一步棋就在于“营销”。

 

前年去年两年,在潮汕牛肉火锅店开业时,开业营销最大的追求就是吸引眼球、吸引眼球,所以都用老一套的霸王餐啦、打折优惠啦、颇具潮汕风的舞狮子表演,最了不起也就是鲜牛记加了些创新,如京剧比基尼美女端着牛肉部位向顾客介绍。

 

一切的营销手段,都颇为传统,可以吸引客人,但说实话,跟餐厅并无多大关联。


直到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鲜牛记才开始精准营销,由“辣眼睛”转向“亮眼睛”,宣传内容注意突出品牌形象

 

如今年的鲜牛记一周年,公司推出“嗨皮牛耶”一个月店庆系列推广,全牛肉生日蛋糕、小皇牛东北“黑炮”之歌、情人节“爱老虎牛”活动、新店开业等热点均晒爆了朋友圈,有的餐饮同行直接笑称他们是火锅店里的江小白、杜蕾斯。短短一个月,会员激增了30%,总营业额提升15%。

 

据一些业内人士的爆料,说现在潮汕牛肉火锅在全国的门店,数量其实不少于10万家(请注意,是门店数量)。这样一个没那么大众的品类,如此多的竞争者涌入,倒闭是必然,因此存活下来的一定是味道好还能打出自己品牌的。

 

而鲜牛记能做出来必定是凭着本事来说话。老话说得好,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如果各位餐饮人能从鲜牛记身上悟出一丝玄思来,自然再好不过。

 

对于那些跟风潮,即将倒闭的餐馆,小编只有一句话奉劝:要么做成第一,要么做成唯一;要么做成大王,要么做成大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