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学期(6):学生“官儿”
毕业晚会之前几天,一位学生会干部给我发短信,请我给本届毕业生准备一份“毕业寄语”,短信中这位“干部”特别注明了自己的身份——院研究生会副主席。我看着这个特意强调的“官衔”有些别扭,学生就是学生,什么主席副主席的。再过两天,浏览院学生会公众号,看到一则院学生会各“部”换届的信息。名单很长。院学生会有十二个部门,正副部长有二十七名之多。再加上主席副主席,一个学院的“院级”的学生“官儿”,至少得有三十。学生“官儿”之间,相互以“官衔”相称,若是戏谑,倒也无妨;若是学生“官儿”也很在意自己的“官衔”,那就有些变味了。
尽管我们是个官本位的社会,但学校还是应该干净和清静一些。学生就是学生,学生的本职工作就是学习和科研,将社会上那些乌七八糟的东西一并拿来忽悠,还要洋洋自得,很不正常。以前我也会鼓励学生在完成正常学业之余,适当参与学生工作,为大家提供服务,同时锻炼自己。我所熟悉的优秀学生中,就不乏学生会干部。但是,后来的情形发生了变化。部分学生热衷于做学生“官儿”,有着极为功利的动机。比如接触院系领导,得到关照;利用有关政策,取得保研、选调生、评优的优待,等等。学生工作的功能在很大程度发生了变异。部分学生干部的工作,不是服务学生,而是服务单位,服务领导或者服务老师;通过做学生会干部得到锻炼和提高的能力,不是正常的组织和管理,沟通和协调的能力,而是拉关系,走后门的能力。部分部分学生“官儿”,与社会上的“官老爷”有着相同的做派,在同学面前装模作样,甚至耀武扬威,在领导和老师面前,则八面玲珑,服服帖帖。很多学生“官儿”,将主要精力用于开会、搞活动上面,专业学习则掉以轻心,得过且过。学生“官儿”成为学校里最不像学生的一群。学生“官儿”确实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但那仅仅是社会交际的能力,甚至是欺上瞒下和溜须拍马的能力。有些学生“官儿”作为学生不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科学能力,而是培养自己“做官儿”的能力,实在是本末倒置。前些年听说某些大型机构招聘应届毕业生时对学生“官儿”设限,这种具有歧视性质的政策也不是没有道理。这些年我接触到的某些学生“官儿”,确实是专业知识缺乏,思维能力不高,甚至道德品质堪忧。这些学生“官儿”,很能讨人喜欢,很能混,但大多没知识,没能力,甚至没人品。
大学里出现学生“官儿”这个群体,出现部分学生作为“官儿”的行为异化,其实是我们大学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的大学,早已不是象牙塔,更不是世外桃源。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大学俨然已成为市场,成为官场。学校的工作,无论教学还是科研,行政还是建设,基本上都是在市场化运作。即使是纯粹科学或者教学的部分,市场化还是主要的色调。而且,大学的官场化现象,一点不比社会上差。大学里一样有着严格的行政体系,一样存在官大一级压死人的现象,一样存在官员们对下耀武扬威而对上唯唯诺诺的奴性文化。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部分学生“官儿”的行为异化就理所当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