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在中国文化里面叫智慧。我给大家讲一个三国的故事,理解了这个故事,你就理解了战略、人生、社会,你就明白该怎么去采取措施。
魏国把蜀国、吴国灭掉,魏国被司马家族灭掉,最终三国归于晋。要谈晋不能不谈司马懿,不能不谈司马懿和诸葛亮的较量。曹操自始至终都知道司马懿有反心,但他为什么在死前不杀司马懿?司马懿之所以能活下来是有原因的。
揭秘:“空城计”司马懿真的上当了吗?
司马懿去打诸葛亮,到了街亭发现马谡在那儿把守。马谡跑到山上去了,理由是他学过兵法,从山上冲下来势如破竹。可是他没想到,司马懿一来就把水源切断了。司马懿就这样轻易把马谡打败了。
诸葛亮这边,兵都派出去了,没办法,只好把城门打开,演空城计。派几个老兵去扫地,他自己故作镇定地在指挥台上弹琴。司马懿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于是大喝一声:“哎哟,不好,有伏兵。”就撤退了。
其实,如果真有伏兵,一种方法是围着不打,一种方法是进去一试。司马懿不试,也不守,直接跑掉了。其实司马懿是害怕他这么快就把诸葛亮干掉了,他在曹操那里就没利用价值了。真的不是司马懿失策。
揭秘:“空城计”司马懿真的上当了吗?
司马懿的战略思维是什么?他原本在牢里,现在为什么出来?因为他有能力,曹操知道,只有司马懿是诸葛亮的对手。如果司马懿把诸葛亮打败了,把诸葛亮抓回去,结果肯定是诸葛亮坐牢,他司马懿也回去坐牢。所以,“不好,有伏兵”的意思是,诸葛亮我不打你,我先撤,以后有机会咱们继续较量。这就是司马懿的战略思维——给敌人留条生路,也是给自己留条后路。三国里类似的事件是诸葛亮派关羽守华容,让关羽放了曹操一马。所以,空城计里真正聪明的人是司马懿。最后皇权落在他的子孙手里就是最好的证明。
一个人一生中能不能有成就,你自身有没有能力是关键。司马懿如果自己没本事,曹操绝对不会用他。管理学中有一个词叫核心竞争力,讲的就是你靠什么立足的问题。
揭秘:“空城计”司马懿真的上当了吗?
这里面涉及一个专业的词,叫资源的瞬间贬值。当敌人被消灭以后,大臣手上的资源就会瞬间贬值。如果大臣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敌人已经被消灭了,你还在皇上面前耀武扬威,皇上心里就恼火了。这个时候,作为大臣有三种选择。
第一种是早死,在即将要胜利的时候,突然死掉了。这种情况下,皇上也哭,大家也哭。皇上是真哭,而且会天天祭奠这个大臣。
第二种是仗打完了,大臣还没死。这个时候如果人不死,兵权就要交上去,叫告老还乡。所以该死的时候一定要早死。不管是自杀,还是误杀,反正早死掉,全家就有福了。如果不死,就要早退休,交兵权,这还不够,最后离皇帝远远的。孙子兵法讲三十六计走为上,就是告诉我们人要选择在合适的机会离开。
第三种就是和皇帝斗争,斗到最后成王败寇。
另外,我举一个例子,女性别介意。男人追求女性的时候态度很积极,一结婚他对女性的态度马上变了。一般女人结了婚以后会有失落感,因为男性不需要像结婚以前那么追求她、宠她了。结婚以前送花,结婚以后跷二郎腿。因为他过去追求的,是他得不到的东西。现在得到了,从心理上他就觉得不需要这么积极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资源的瞬间贬值。
看完如果你觉得有所收获,欢迎转载分享,也可以通过留言与本人交流讨论。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shangyemoshi_lj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