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三日(5):再访南浔


苏州三日(5):再访南浔

 

2017-7-9

我最想向雨燕推荐的旅游地就是南浔。从苏州到南浔也就七十多公里的路程,趁着有空且有车,一早我们就赶过去。

我这些年外出旅游,一是自助,二是尽量不买门票。我接受小付讲过的一个观念,卖门票地方的风景不一定好过不门票的。卖门票的地方也许仅仅是有稍好一些的拍照角度罢了。我那年去德钦的飞来寺看卡瓦博格,景区的门票好像要一百多,很多人买了票也没有看到。我一个人走到背后山顶上不仅看到了,而且视觉更好。

之所以不买门票,还与南浔有关。那年我来南浔,是买了门票的。其实门票只包括小莲庄等几个大院、庄园。这些建设确实很有特色,很有历史,但我并没有觉得很有趣味。虽然也算物有所值,终觉还是没有带给我什么欣喜。让我真正体会到江南水乡美轮美奂精彩绝伦的,是离开“景区”之后的景区,石拱桥、石板路、木楼小店,风雨桥……古镇北边的百间楼。当然,美的景色需要美的灵魂去发现,如果你有美的向往,就有可能发现美的景致。在南浔的两天里,在“景区”之外,我就一直被美所包围。我并没有后悔当初买了门票,而是觉得,与我后来在“景区”之外的巨大收获相比,一百元门票给我带来的“景区”的收获微不足道。

这一次去南浔,情况似乎发生了很大变化,门票包含的景区范围扩大了。原来的百间楼是不在景区范围的,现在已经包括进去了。我们从西大街进入古镇,自西向东边走边看。走到风雨桥前,被一道检票口拦住。本来想跟看门的老乡说句好话的,想一想罢了。回头跨过一座桥,来到河之北,道路是畅通了。

先前为找到进入古镇的道路,已经折腾了一番;此番为了“逃票”,又是一番折腾。游兴稍微受到一点打击。好在百间楼还是那样河水安静,楼群古朴,游人稀少。那湖边的老屋,那水中的倒影,确是水墨画的色调。得到雨燕的赞赏,我的一番推荐和坚持也算没白费。

河边人家有招徕午餐小吃的,正好在风景中解决午餐问题。廊道一侧是住家,临河是休闲的凳子,我们用餐的小几,就摆在临河的凳子上。几样小菜,一碗稀粥,一杯熏豆茶;我们一边吃着,热情的老板娘一边给我们拍照。

味道不错,风景不错,服务不错。这就是我们南浔之行的圆满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