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4):弥勒是个好地方


在云南(4):弥勒是个好地方

 

2017-7-18

午饭后离开泸西,前往弥勒。

弥勒这些年发展很快,通了高速和高铁,还升格为市。弥勒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力于烤烟和卷烟。说起这个事情,作为临县的泸西,满是伤心。八十年代出的时候,云南省提出在泸西布局烤烟。县政府与镇政府商量,镇政府与农民协商,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拒绝,因为建设烤烟厂要占用大量良田。这个项目于是被弥勒接了过去。弥勒与泸西原来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不多,某些方面还不如泸西。但现在的弥勒已经将泸西远远甩在后面了。泸西县现在还依依不舍国家贫困县的帽子,而弥勒借助于烤烟和卷烟,葡萄和葡萄酒的发展,已经成为云南省经济发展的一只重要生力军。在今年的云南省经济十强县中,弥勒市名列第六。随着经济发展,弥勒的各方面的发展都呈现良好态势。

弥勒市自称“佛城”,只是因为顶着“弥勒”二字。在县城边上的锦屏山上,还立着19.9米高的巨大弥勒佛像。其实,弥勒与布袋和尚弥勒佛没有什么关系。“弥勒”衍自“木乐”,而“木乐”是古时候盘踞这个地方的一彝族部落的首领的名字。现在的弥勒,还是彝族文化的重要阵地。比如大家熟悉的“阿细跳月”就是弥勒阿细人的传统娱乐,弥勒还有一个展示彝族文化的可矣彝族小镇,据说也很不错。

我对弥勒的印象,一是居住舒服,二是饮食丰富且有特色,三是水果丰富,四是人们的精神面貌好,服务业服务质量高。我们俩上次在这里住过两天,都有些依依不舍。那时候我们吃东西还不忌嘴,确实吃过很多赏心悦目的好东西。那些美好的印象还在,因此这次就招待大舅哥一家到弥勒,准备住上两天。

我从网上预订的房间,是位于四星级的湖泉景区的家庭度假公寓。一百多个平方的复式楼,才二百多块。居住环境真是没说的,房间还比较新,布局新颖,实用,而且有一点民族文化元素。各种生活用具一应俱全,而且都还是新的。最令人愉快的是,临窗就可以将整个湖泉景区一览无遗。

住下后,我们到湖边游玩。从住地到湖边,也就是二百米的样子。湖边步道上,人车都不多。湖里,有游客在游泳;湖边有不少父子和母子档在捞鱼。我们一行有两个小朋友,也也非常开心地在湖边捞鱼,又在沙滩戏耍。一向严肃的大舅哥一时童心勃发,加入捞鱼的行列中。看别人捞鱼似乎是很容易的事情,不管大鱼小鱼,一网下去很少落空。来自湖区的大舅哥以为很有把握,但半天连根鱼毛都没捞着。大舅哥大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架势,可孩子们已经饿得叫唤起来了。于是离开湖泉景区,步行去找地方吃饭。

我们上次就在中山路吃的“弥勒传统菜”,我们至今记忆犹新的是每人一碗免费赠送的甜米酒。这次还没走到中山路,发现路边很多建筑和布局很有特色的饭馆酒楼,就随便挑选了一家。服务员和老板都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而且她们之间的交流都说的是彝族话。少数民族兄弟人都很客气,很礼貌。这让人进门就有走亲戚的感觉。说实在话,在云南,尤其是在昆明,服务业的质量很成问题,有时候,服务员会表现出一种莫名其妙的傲慢,这让人很不舒服。但少数民族地区,热情好客的传统还很好地保持着。

要了几个地方特色菜,其中有弥勒最有名的卤鸡。可能与经济和文化发展比较好有关,弥勒当地菜既有自己的特色,也不显得怪异,而是与汉文化有很好的结合。大家都吃得很舒服。饭后,又到湖泉景区转了一圈,很晚才回公寓。

弥勒的气温要比昆明稍高一点,不过晚上还是很凉快,很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