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哉!黄帝陵
营造了“九土寻根根总在”的博大生命气场
曾祥裕 曾海亮
(金秋,正是学风水好时光,赣州恭候你!9月25日曾祥裕将在赣州举办杨公古法风水学习班, 咨询电话:15070792835、13766307454,QQ175671397,微信号ZXYFS6146794)
我的西北人文之旅到了西安,游过秦陵、华山后,朋友邀我去黄陵县。
黄帝陵在国人心中已经成为了一种精神符号,代表着认祖归宗的情感!
它位于陕西省北部,革命圣地延安市以南,总人口13万人,素有“陕北南大门”之称。凭借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所在地,为海内外中华儿女所熟知。黄帝陵在国人心中已经成为了一种精神符号,代表着认祖归宗的情感,象征着中华历史的传承,黄陵县因此也成为中华民族心目中的圣地。
去黄陵圆一个炎黄子孙祭祖的梦!
我们驱车行驶在西北的山道上,风尘仆仆,虽一路辛苦,但想到即将去圆一个炎黄子孙祭祖的梦,心情异常兴奋。
我随着络绎不绝的人流,走近黄陵县城北那座桥山,心中有阵莫名的兴奋和激动,要知道这不是一座普通山,桥山之巅盘龙岗上的黄帝陵冢,成为中华民族的祭祖圣地。
黄陵圣境,山环水抱。
《史记》中说:“黄帝崩,葬桥山。”桥山,即陵墓之龙脉,在陕西黄陵县的黄帝陵,周长48米,龙、龟、虎、凤四灵俱全,呈现一派祥和的景象。黄陵圣境,山环水抱,如太极图一样负阴抱阳,黄陵和印台山就是阴阳鱼的两只眼,沮水河就是阴阳鱼的分界线。因此,有人说桥山黄帝陵是中国古代陵寝的典范。这是一本写在大地的风水杰作,内涵深厚,常读常有新感悟。
步入陵园内,一抹古钟遗音中肃然展布出轩豁气象,古柏的掩映中的古道藏有多少显现出不尽的神力、诡秘与天机。
始祖驭龙以求永生的故事,浓缩了先人“天人合一”的思想精华。我静静地环顾四周,人们脸上表情严肃,置身在古柏群中,步子缓慢,身心及视觉顿时被一种敬重肃穆气氛统摄,想到此,心弦因感受一神秘气氛顿时绷紧,眼前三四米高的黄帝陵,它安坐于盘龙岭龙头的口中舌端,恰似“龙珠在颌”。我屏住呼吸,焚上三炷心香,恭敬地祭拜了先祖黄帝。
中华民族能够渊远流长,得益于“华夏第一陵”--黄帝陵的风水。早期学风水时就听过:“‘古老中国一条龙,龙的故乡在黄陵’,黄陵县是中华民族的龙乡圣地;黄帝黄城“九宫连城”,就是神话传说中的黄帝所作“五城十二楼。”
黄帝陵,你营造了“九土寻根根总在”的博大生命气场。
伟哉!黄帝陵,你营造了“九土寻根根总在”的博大生命气场;你这块神圣的土地,是“四海归黄”理念一脉相传的发源地,你那十余株历经数千年风雨沧桑依然昂首穹宇的伟岸古柏,枝干峻拔挺劲,似乎在宣示着华夏炎黄民族枝繁叶茂,永恒挺拔,傲立世界之林的雄姿!
为何黄帝陵选址于此,其风水之秘有待我们探寻。
经考,黄陵县古名“中部”,黄帝陵和黄帝黄城“居天下之中”,上合天象,下应九州黄帝陵桥山。在众山环抱、沮水盘绕之中,桥山宛如盆中覆碗,花心之芯。真是绝妙的风水构思!当你往下再细品以下先人的风水大手笔,就会与我达成共识。
桥山,这条子午岭东麓向东延伸的余脉,与同样源于子午岭东麓沮源关的沮水形影相伴,来到桥山后龙脉蜿蜒,一峰秀出向南延伸,沮水为桥山所阻,只好从桥山西麓向南绕,再绕向东、北,回环到桥山东麓与西麓相对处后,继续东行。桥山与沮水,在这里形成一个绿水环绕的“聚气”的小环境。
桥山四周,山环水抱。桥山之北,是子午岭继续向东延伸的山塬,而与桥山龙脉相连的孟家塬塬头,却浑圆如龟盖,龙脉向下延伸,犹如“玄武垂首”;桥山南面,山塬环抱,正南的南城塔,被张三丰称为“凤阙”,山形从南山制高点向东、西两翼展开,酷似“朱雀翔舞”;桥山之西10华里,南塬向北延伸的山梁,形如“白虎俯卧”,虎头、虎腰、虎尾隐约可见,山脚下、沮河旁,有一个村庄的名称就叫“老虎尾巴村”,与北塬向南延伸的山梁张寨村,共同形成南北包抄之势;桥山之东25华里,有一个名叫“龙首”的地方,与桥山之西的“虎尾村”遥相呼应,那自西向东南延伸的山形与沮水弯曲的水道——“龙湾”,形成“青龙蜿蜒”之局。
如此完美四神象风水格局的黄帝陵,为后世帝陵选址树立了榜样。
明代著名学者刘基《堪舆漫长》中有诗作赞:中龙尊贵孰堪论?水绕山环四海均。我祖祖陵钟厥秀,须知昭代万年春。
我们开盘测定了黄帝陵穴位坐向为坐北朝南,亥兼壬,水从坤方屈曲有情过堂,流出艮方。这龙水交配穴情不正合杨公古法吗?这说明,杨公古法风水,道法自然,取法四象,龙水交配。
评价风水之术的真伪,所学之术在实践中可得到验证的,断吉凶之事可得到吻合的,就是货真价实的正品。毕竟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寻根祭祖,黄帝陵,成为凝聚中华儿女心灵的精神家园。我面对着络绎不绝的祭陵人流,感叹这就是中国人认祖归宗的集体行为,体现了一种“慎终追远 ,明德归厚”民族精神。有如此凝聚力的民族,何患不能屹立在世界之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