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过去了,今天竟然在办公室抽屉里翻出一本旧笔记本。里面的软皮层里夹了几张发黄的纸片。我认真地一张一张翻看,这些字迹潦草的纸片,使我一下子就想起了写纸条的孩纸。为了某些原因,我把她的名字暂时隐去。渐渐地,我的眼前浮现关于这个人的一些音容笑貌。虽然是一些碎片,也零乱。
她是一个女孩,刚进来班级时,瘦瘦高高滴,皮肤黝黑,戴一副厚厚的眼镜。不过,偶尔微笑时露出一排整齐的洁白的牙。现在想起来,女孩的头发显得有些卷。
不久,就担任了我的课代表。工作很认真,收作业发作业,带领早读,抓学习落后分子很犀利。
记得一次要放学了,我正准备离开,她笑着走进来,问我有否课外书看。我说你们现在有时间看课外书?他说就随便翻翻。一边指着一本《王小波经典文籍》说,这本书没有听说过,我拿去看看。我当时也没有想什么,就答应了。
过了几天,她把书还给我。说有些问题写在纸条上了。
这件事就这么忘记了。后来,她也没有再次问我关于这书的事。只是有空就要我给介绍一些名作家的书,我就推荐了苏童,余华,北京大学的曹文轩,意大利的童话作家卡尔维诺,等等。印象里,她是一个极爱读书的孩纸。沉默寡言,但是,脸上常常挂着笑。
大约是某一个周末,我接到她的电话,大意是邀请我去看电影。她的母亲也在旁边,听得出,因为一边说要我去看一场特殊的电影,一边是母亲的插话,意思是这母亲很感激我的引导,特别是指导她女儿在文学上的见识和阅读视野上,她很感谢我。后来,才得知她母亲找人弄到了几张电影票。是著名作家余华的作品在本城内部观看,我想是探索影片之类,不公开放映的吧。当时,我正好在广州办事,也就谢绝了。这是印象里的几件事,后来,就没有联系。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些多年来,印象极深的学生不多了,无论学习好滴,坏的;无论人品优秀,低劣。自己是一架梯子,帮助学生成长,指引他们扎实走好每一步文学的路,文字的路,做人的路。
这张纸条的发现,让我真正感到很内疚。我没有解答孩纸的问题。这些问题,今天要我来解答,说实话,也不一定每一道问题都说得清楚。
倒是这个孩纸的认真阅读的精神,慎取深思的态度,使我感觉芒刺在背,我的也备感遗憾。我何时再给她答案呢?当她看见这篇文字时,又会怎样的思想呢?于是,我不惮被罹骂,再次写下来,算是有一个交代了。下面是纸条的原文:
“老师:
书还给你,放入书柜了。千万别对我妈讲起这件事,毕竟看的也不是什么我应该看的。
我有很多感叹:
1、 老师,你不应该把书借我,它里边的内容远超少年青年心智所能接受的范畴。
2、 王小波写前几篇时,一定有一种真理式的快意,(真理是赤裸裸的!)他很残酷,把我们对美的感受扼杀了。
3、 文革时,中国人是不是回归了简单粗暴后,性意识前所未有的膨胀,还是这只是个别案例,或者王写得夸大其实了?(请回答)
4、 文革时,写检查是不是都这样?(请回答)
5、 开头掉页的那些都不可避免的带有XX性质,是不是每次借这本书的人,那些段都被拼命翻看?(请回答)
6、 王小波也有写的如神来之笔的《东宫西宫》,其实,写的很好。那些串连起来,无懈可击。
7、 我想弄明白,文革时大家的痔疮为什么这么多?(请回答)
8、 一边磨屁股,一边诡笑,可怕的三笑逍遥散。
9、 其实,有几处写得极准确残酷,让人看了心里又酸又凉。
10、 好些地方让人忍俊不禁,笑得虽苦,但还是会笑,越笑越觉得那个时代之惨。他从一个局外人的眼光冷冰冰地描述,却仍好笑。
那些问题能回答,请尽量回答,最好写下来,写得清楚点儿。(我能否今天下午放学后得到答案)(另附纸)”(2017/3/15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