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混合所有经济看中国联通混改治理模式浅析


 一、中国联通混改最新动态
    中国联通7月14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已于2016年10月10日披露,联通集团正按照国家发改委关于混改试点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相关政策精神,研究和讨论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方案。此后,联通集团报送了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方案,并于近日获得了国家发改委的批复。
    中国联通表示,联通集团拟以公司为平台,筹划并推进开展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相关的重大事项,通过非公开发行股份等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而本次非公开发行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投资者名单、定价、投资金额、所占股比等,仍需按照要求上报相关部委认可后方可实施,涉及事项较多,审批所需时间较长,因此公司预计无法在7月17日之前完成相关方案的信息披露,公司董事会决定提请公司股东大会审议同意公司股票自7月17日起继续停牌1个月。
    市场对于联通的混改方案有多方猜测,包括或有阿里巴巴腾讯参与认购定增。对此,中国联通曾于6月27日澄清,截至目前,本次非公开发行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发行对象、发行规模、发行价格、募集资金用途等正在筹划论证阶段,尚未确定。公司既不知悉该等媒体报道的信息来源,也并未与任何潜在投资者签署过具有约束力的框架协议、认购协议等法律文件。
    7月23日晚,中国联通再次发布澄清公告称,公司与潜在投资者的谈判工作尚在进行中,来回应路透社7月21日的报道,报道称,两位知情人士透露,百度、京东等互联网巨头也将会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将分别向中国联通A股投资100亿元和50亿元。
    二、马克思对股份公司的论述是混合所有制度经济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股份公司理论的论述中指出,市场经济中,除了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外,还有借贷资本。股份公司是通过发行股票把分散的资本集中起来经营的企业,资本借助信用的发展,加速了资本的集中,从而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的世界市场的形成。从马克思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股份公司资本以信用制度的充分发展和大量生息资本积累为前提,股份公司是个别资本在外部联系日益紧密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存在着内在联系的一种联合资本的形式。正是这种联合资本的形式,为混全所有制经济提供了理论上的来源。
    三、股份公司理论的现实意义
    股份公司理论现实意义在于指导我们从联合的社会资本出发,充分发挥我国国有资本的功能。国有资本通过股份制可以在股份公司中吸引和组织更多的社会资本,从而扩大和增强国有资本的功能,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因此国有大中型企业尤其是优势企业,宜于实行股份制的,要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和企业互相参股等形式,改制建立股份公司,发展联合各方面资本的混合所有制经济,重要的企业由国家控股。同时指导我们推进政企分开,规范股份公司的经营管理。在股份公司内,资本经营职能同资本所有权是相分离的,这就必须把政府的职能同公司企业的职能分开,政府对国家出资共办和拥有股份的公司,通过出资人代表行使所有者职能,按出资额享有资产收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经营管理者等权利,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不干预公司日常经营活动。公司面向市场,依法自主经营,照章纳税,进行科学管理,提高公司资本的运作效率及其经济效益。
    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混合所有经济改革的定海神针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加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司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五、中国联通混改治理模式
    从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的途径来看,目前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资产证券化,二是通过增资扩股、股权转让等方式与民营资本混合,三是国有企业内部的员工持股。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对混改提出的相关的要求,中国联通混改将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14日至16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十六字方针的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企业深化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机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构,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资源配置效率。有效治理模式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借力发展是外因,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战略业务协同,帮助建立垂直领域领先优势;战略投资者引入最佳结合:互联网公司+垂直行业领先企业+金融领域企业+产业基金;二提升活力是内因,推动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改革,实现改机制、增活力。推动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改革的最佳结合:减少职能部门+员工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