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该打什么牌?


  可持续发展提了多年,各地政府也应和了多年,始终没能成为哪个城市的竞争力。对比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厦门的生态环境确实好太多,但也没有人因此认为厦门就多了不起,归根结底,一线说一线的经济,二线谈我们的环境,比照点就没对上。

  现在不一样了,阅读下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在生态方面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用市场化手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二是正在讨论中的“仿照国家安全委员会,建立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委员会”,国安委是何等的凌驾其他部门毋庸赘言,可见生态在本届政府眼中是绝对是主角。

  其实,生态一直都是厦门的一张底牌,想想特区设立30多年来,生产总值翻了N番,建成区面积扩大了19倍,人口已经突破500万,但厦门的水中化学需氧量浓度却基本保持不变,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则下降了一半以上。

  但现在,厦门的生态不仅是一张“民生牌”,还是一张“政治牌”、“经济牌”。现在,厦门在推动生态文明立法,虽然前不久全国首个地方生态法规刚刚被珠海抢了先机,但厦门在这方面还是非常超前、也非常谨慎。

  以后,是不是“一线”不重要,究竟谁才是“美丽中国典范城市”才重要。现在很多城市都说要成为典范,但厦门走的是生态棋,先天基础好、现在又在下大力气,这一点实为三中全会后提升城市地位的杀手锏。也是厦门模式的最终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