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心态
30年改革开放把大量人才从国有企业转到了民营企业,原本端着的铁饭碗的工人阶级从“长期工”转成了”临时工“,从企业的评价变成了打工一族。
刚刚下海时,不少人还是心怀忐忑,不大敢迟到和早退,那时的民营企业的效率明显高于国营企业。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对于打工不再讳莫如深。中国人的本性就暴露出来——熟不讲理,从心态上把自己变成了企业的“主人“,对于资本方不再有敬畏心理,相当 多民营企业也就变得比国营还国营。
不少员工有一种“打点“的心态,公司要求9:00上班,他就真的敢8:59到,上班之后又是吃早饭、又是上洗手间。18:00下班,他就真的敢于18:01分就打卡下班,下班的速度赶得上百米冠军。仔细一想:公司要求上班的时数,那是实实在在的上班时间,那可不是指在公司晃荡的时间。
打工心态,本来是怀着对老板、同事的尊重之心,带着自己的尊严努力工作的心态。
错误的打工心态,就是那种耗费时间的心态,就是马马虎虎、大大咧咧、嘻嘻哈哈的心态。
老板心态
不少事情做不好,不是难度大、也不是时间紧,而是当事人没有当成自家的事情来办。
科斯获得诺贝尔奖的理论就是讲产权,强调就是所有权不同,心态就非常可能不同。
假定员工都真的做企业主人,把事情当成自家事情,不少事情都能顺利完成。那时候,大家上下班就不再是靠时间来把握,而是任务完成与否。
提升成长
经济的淡季来了,企业和个人的生存环境都在“恶化“,企业和员工都要努力提高效率,才能在竞争中站在有利的位置。
企业从管理转向经营、从对物的关注转向对人的关心强调的是企业的方向,而企业和员工的心态转变,是企业向内求——求人不如求己。
要改善企业和个人的生存状态,心态的转变到关重要。企业转型的第三在转变,就是驱动员工从打工心态转向老板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