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遗憾只有快乐
喻建国
遗憾在仓央嘉措的作品中有这样的一段:“我问佛:‘世间为什么有这么多遗憾?’佛曰:‘这是一个婆娑的世界,婆娑即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有所获,但未全获,人处在这种情况下会滋生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即遗憾。人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想获得十分的收获,但是事实是收获总不会是十分,经常是九分左右,甚至还更少,这时就留下了遗憾。人们处于遗憾中,往往都有一种不足的感觉,也就是说不满足充斥于遗憾中。也可以说遗憾是贪婪的次级衍生物。
婆娑是盘旋舞动的姿态。清·田兰芳《两堂问答·石仙(袁可立堂号)》有曰:“婆娑阶下舞仙禽,此地幽人酒独斟。”《诗·陈风·东门之枌》有曰:“子仲之子,婆娑其下。” 毛传有曰:“婆娑,舞也。” 汉·王褒《四子讲德论》有曰:“婆娑呕吟,鼓掖而笑。”
在佛教中,“婆娑”另有含义。人们所在的大千世界被称为“娑婆世界”,“ 娑婆”是梵语的音译,也译作“索诃”、“ 娑河”等,意为“堪忍”。共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娑婆世界”的众生罪孽深重,必须忍受种种烦恼苦难,故“娑婆世界”又可意译为“忍土”,被称为“五浊世间”,是“极乐世界”、“ 净土”的对立面;另一层意思,指释迦牟尼等佛菩萨很能忍受劳累,在污浊的“婆娑世界”中不懈地教化众生,表现出大智、大悲和大勇的精神。
在人们的追求中,经过努力奋斗,总算实现了九成,还有一成不能实现,心中产生了遗憾,但是在遗憾中再看那九成的收成,不免也在心中产生了乐滋滋的感觉。遗憾与倖获并存,而倖获却带给人们深深的快乐。
人世间人们总有所获,也总有所失,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遗憾是经常发生的,倖获也会经常发生。只当人们的心态成熟之后,遗憾才会离开人身。心态成熟者看待自己面前的现实,在在都是倖获,万分感谢上帝,感谢佛祖,感谢真主,感谢宇宙能量,本人太侥幸了,所有在本人面前的一切都是我梦寐以求的,现在能够摆在我的面前,让我万分快乐,雀跃不止。
心态成熟者已经失去了贪婪,心态成熟者肯定有追求,而其追求是悦纳,内中没有一丁点贪婪,凡获得的皆为倖获,也就是认为凡获得的都是原本不该得的,现在得了,谢都来不及,那还来什么遗憾。
人们生活在世间,不能没有追求,因为如果人没有了追求,人的生命也就没有了活力,活力是依靠着追求来燃起的,追求点燃了活力,有了活力,人才会生龙活虎,生气勃勃。人在追求中总有所获,所获或大或小,即使全无所获,那也获得了一个无所获。不管大获小获无获,此中必有一获在现实中,对心态成熟者来说,不管那一获,都是悦纳的对象,拥入怀中,无比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