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互联网专家和观察家郭涛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报》采访时表示,互联网金融进入严管时代。从ICO被全面监管到国内几大主流比特币交易平台宣布停止交易,表明国家金融监管力度的加强,哪里有风险,哪里就有监管。在郭涛看来, 比特币既不是“救世良药”也不是“洪水猛兽”。去集中化的加密货币对主权货币是一种挑战和竞争,正是主权货币不透明超发才有加密货币存在的需求。比特币作为实验性货币,具有节省成本、效率高、很难被仿造等特点,实际代表的是未来货币重要的发展方向。 在金融严监管的大背景下,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可能会彻底失去在国内的应用场景和发展空间……。
从ICO到比特币虚拟货币步步沦陷
谁为财富神话而来,谁又被财富欲望淹没?从精英小众到普罗大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入比特币的世界,但真正了解技术的专业者甚少,更多的是向往财富神话的炒币者。近年来,监管部门始终在强调“脱虚向实”,保护好实体经济。因此,“虚火”旺盛的虚拟货币引发监管层的关注成为必然事件。而未来,对于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监管还将趋于严厉。
本报记者 张毅报道
“根据9月4日下发的《中国人民银行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工商总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文件精神,积极响应七部委文件的号召,我们决定在9月30日前逐渐停止以下相关业务:第三方交易快捷入口、行情数据、聊天社交等。风险提示:近期数字货币行情波动剧烈,请大家做好风险控制。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给予我们的信任和支持,由此造成的不便,深感抱歉!”国内某比特币数据分析平台挂出上述公告。
记者在该平台创始人李先生的朋友圈看到这样一句话:创业者,到哪去都能活的像样,无须过分悲观!
让很多人没有意料到的是,疯狂的ICO,竟然会殃及到“主流币种”比特币。
9月14日,国内首家比特币交易所比特币中国发布消息表示,将从9月30日开始停止所有交易。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虚拟货币交易所也纷纷跟进表态。15日,火币网、OKCoin币行、微比特等平台也宣布将于10月底前停止所有数字资产交易业务……
监管
“目前真的要关闭交易平台,只等红头文件下来了。第1家开始关闭了。陆续会有第2家、第3家,全部关闭我们就出海……”有5年炒币经验的王先生有些无奈地说道。
最新消息显示,我国有关部门已经要求境内比特币交易所制定无风险清退方案,并于9月底前关停,目前该决议已经部署到地方。而梳理近日的市场情况,国内多数主流比特币交易平台都已挂出“将停止交易”的公告。
值得一提的是,受监管消息影响,比特币中国发出“停止交易”公告后的当天,比特币价格大“跳水”,从24710元跌至16000元,跌幅超过35%。尽管尾盘上收至17000元,但全天跌幅依然高达31%。
时间回到9月4日,当时国家七部委联合发表风险提示公告,为ICO定性为未经批准的非法公开融资行为。但正如诸多业内人士所言,本以为这次监管只是针对ICO,万万不会波及到核心的几大币种,但监管风暴却愈演愈烈。
实际上,在今年年初,央行已经两次约谈过国内主要比特币交易平台负责人,除了要求平台自查,同时也组成了联合检查组开展现场调查。彼时比特币的价格曾出现大跌,但几经波折,最后依然冲上了3万的高峰。不过遗憾的是,今年以来ICO的疯狂乱象,似乎还是成为了“压死”虚拟货币的一根稻草。
区块链投资人黄亮新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比特币等虚拟代币来说,监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趋于严厉。现在国内停止比特币交易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而在监管细节没有完全明确之前,比特币交易市场显然会遇冷。
显然,“互联网金融已经进入严监管时代。”互联网专家、中国电子商务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郭涛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直言,从ICO被全面监管到国内几大主流比特币交易平台宣布停止交易,表明国家金融监管力度的加强,哪里有风险,哪里就有监管。
风险
谁为财富神话而来,谁又被财富欲望淹没?
比特币作为世界上第一款虚拟货币,具备匿名性、去中心化、不可篡改、不可追溯、跨境流动等特点。而且,因为其总量有限(开发者声称只有2100万个)和应用前景广,价格也在这几年不断跳涨。
相较于2008年比特币刚“出世”时候,其价值已经上涨了500万倍。不仅如此,一大波虚拟货币受益于比特币的好行情也纷纷上涨。比如:今年以来,莱特币价格上涨了476%,以太币价格上涨13倍。
不仅如此,从积极方面来看,“实际上比特币是区块链技术目前为止最为成功的应用。”黄亮新认为,通过比特币,给区块链技术带来了很多想象力,构建了基础,这是非常重大的金融创新。比特币目前通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具有超过500亿美元的估值,它是重要的金融实验和创新,对于未来更多的基于现实场景的区块链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基于此,记者还了解到,目前包括Mtgox,BTCChina之类面向科技玩家的网站,已经开始接受比特币交易,甚至此前在淘宝某些商店,也可以接受比特币兑换美元、欧元等服务。与此同时,国外还有专门的比特币第三方支付公司,类似国内的支付宝,可以提供API接口服务。
由此来看,相较于ICO,比特币的发展要更为成熟。也因此,很对人对于这种主流虚拟货币会被突然进行监管甚至停止国内交易,颇感意外。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比特币因为对匿名的追求,也会产生负面作用,比如利用比特币洗钱等,这正是相关部门不愿意看到的。”黄亮新表示。
风险,依旧是风险。记者梳理发现,2013年,国内比特币交易平台GBL,曾以遭黑客攻击为由突然跑路,导致用户损失2000多万元。2016年,香港比特币交易平台Bitfinex约7200万美元的比特币遭窃,而最终损失却要由用户平摊。
不仅如此,比特币目前有成为犯罪活动主要支付工具的趋势。譬如在各类严重犯罪活动盛行的“暗网”世界,色情、贩毒、暗杀等活动多由比特币交易进行。
“比特币交易平台涉众人数扩大、投机氛围浓厚,是洗钱、贩毒、走私、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工具;各类所谓‘币’的交易平台,在我国并无合法设立的依据。”9月13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曾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等所谓“虚拟货币”风险的提示》中明确称。
未来
“利”字边上一把刀。从精英小众到普罗大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入比特币的世界。但和ICO情况类似,真正了解技术的专业者少,更多的是向往财富神话的炒币者。因此,“虚火”旺盛的比特币等虚拟货币引发监管层关注似乎成了必然事件。监管部门近年来始终在强调,脱虚向实,保护好实体经济。
那么,随着国内越来越多的比特币交易平台停止交易,以比特币为首的虚拟货币未来在国内还有“生路”吗?
在郭涛看来,比特币既不是“救世良药”也不是“洪水猛兽”。去集中化的加密货币对主权货币是一种挑战和竞争,正是主权货币不透明超发才有加密货币存在的需求。比特币作为实验性货币,具有节省成本、效率高、很难被仿造等特点,实际代表的是未来货币重要的发展方向。
但是,在金融严监管的大背景下,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可能会彻底失去在国内的应用场景和发展空间。
据悉,目前已经有部分投资者正在抓紧时间抄底借反弹获利,寻找渠道进行场外交易,甚至是准备“进军”海外市场。
上述王先生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现在都在忙着“搬砖”。所谓“搬砖”,是指从国内平台买进比特币然后转移到海外平台,再将海外平台的比特币提现存到境外的银行账户,通过国内外比特币的交易差价来收益。
在黄亮新来看,对比特币等虚拟代币进行合适的监管,但不是取缔,很重要。因为这对于推动中国未来的金融创新,占领全球的金融制高点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黄亮新直言,对于未来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的发展,发展态势还是取决于国内的监管层态度。如果采取合适的监管引导,那么,中国的虚拟代币有机会推动中国区块链行业的发展,有机会推动中国的金融创新。
反之如果完全取缔,国内的区块链技术发展和金融创新可能会陷入低谷期,未来很大概率会被其他国家超越。
详见《从ICO到比特币虚拟货币步步沦陷》,《中国产经新闻》,2017年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