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的主要形式(之三)


3.结构型通货膨胀。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结构型通货膨胀的内含。所谓结构型通货膨胀,是指在经济运行中商品价格出现的结构性上涨或下跌的现象。相对于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而言,结构型通货膨胀并不是表现为市场商品价格的全线上涨,而是表现为商品价格有涨有跌的运行特征。
2)结构型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从结构型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分析,其主要表现在以几个方面:
一是在信用货币供给总量不变以及劳动生产率发展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导致一部分商品价格在增量需求带动下出现上涨,另一部分商品价格由于社会需求的减少而出现下跌。从整个社会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价值总量与以商品作为表现形式的使用价值总量分析,由于商品价格有涨有跌,因此,结构性通货膨胀不会改变一定时期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价值总量与以商品作为表现形态的使用价值总量之间的匹配关系。
二是在信用货币供给总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那些商品在需求总量不变的条件下价格出现下跌,而前期需求满足程度较低的商品价格在增量需求拉动下价格出现上涨[1],由此导致商品价格出现了有涨有跌的变化。
在传统行业劳动生产率发展水平提高的条件下,如果增加信用货币供给数量,在全社会没有增量生产要素供给以及劳动生产率进步的行业不能有效地向需求满足程度较低的行业进行转移的条件下[2],一些需求满足程度较低的行业产品价格就会出现大幅上涨。
在传统行业劳动生产率发展水平提高的条件下,如果增量信用货币供给总量保持不变,整个社会物价水平将不会出现大的变化。
在传统行业劳动生产率发展水平提高的条件下,如果信用货币供给总量适度扩张,而那些需求满足程度较低的行业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要素供应充分,那么,整个经济就会在物价水平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实现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态的价值总量与以商品作为表现形态的使用价值总量的共同增长,使一定时期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相对均衡。

从结构型通货膨胀的作用来看,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需求过剩行业的商品价格下跌,减少该商品的供给数量,使该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实现新的均衡;另一方面,通过需求满足程度较低的商品价格上涨,增加该商品的供给数量,从而最大程度地满足市场主体的需求。由此可见,在结构型通货膨胀条件下,生产要素可以在价格机制作用下,通过在不同行业之间的自由流动,使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实现最优配置。



[1]理论上而言,从需求角度分析,市场需求满足程度较高的行业一般为夕阳行业,而市场需求满足程度较低的行业一般为朝阳行业。实际上,从朝阳行业的内含分析,其既包括现实需求满足程度较低的行业,也包括存在潜在需求、还没有现实产品的行业。
[2]理论上而言,这种增量生产要素的供给是指没有用于生产的初级形态生产要素如自然资源、劳动、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或者为次级形态生产要素如生产设备、基础设施及厂房等生产条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