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
和崔同学聊天,他讲了自己的想法:浸淫管理咨询业十余年,经手了大约上千个案子之后,他想进入实体做事,不太想做管理咨询了。言语中,他提到了这几年来,管理咨询业生存条件在变差,原来动辄就可以签大几百万大单,如今已经不好弄了。
我不解地问到:常理中应该是咨询的春天到了,您怎么讲咨询的日子不好过了?
经济特别好的时候,企业不太需要咨询业——横竖都挣大钱,做什么咨询啊,无论战略咨询和管理咨询都是如此,简直是没事找事的节奏;经济不好的时候,大家才会想起咨询,期待能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窍门和钥匙。
难过
现在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讲向管理要效益,应该是专业人做专业事情,就如大前研一讲的:专业主义。
时代在变,市场对于咨询的需求无论从质量上、还是从数量上都是井喷式的发展着。特别是新业务、新产业层出不穷,见一叶落而知秋至的专业咨询,由于先知先觉、早知早觉,被需求的机会多得很。
问题在于经过多年的市场教育,业主在不断学习和进步,变得不是那么好糊弄了,需要更专业、指向更明确的专业服务。
解决
“不少的咨询人士表现出了鲜明的特点:讲的全对、做的全错 “。昕总的评价有点极端,但细极有道理。
第一级的咨询只是做思想的启蒙,给企业家们先找思路、再找出路。止于此的咨询,成果就是一份报告,厚厚一本中,倘若能有几句有用就算不错了。这种状态的咨询,最多算是参谋,还是是不带长的参谋(参谋不带长,放屁都不响)。咨询不能结出果实(当然绝大多数企业也没有抱结果的“企望”),可以有无数的理由,如执行不力、协调不顺等,这在业务洽谈时就摆在那里了;出了成果就全是咨询公司的功劳了。
第二级的咨询除了思想的启蒙外,咨询人员还可以上手打个样的。超越了光说不练的困境,咨询算是升维了——在企业管理层水平之外,给大家做了大脑的延伸。
第三级别的咨询,除了启蒙、打样之外,还可以亲自上手练下。在我的心目中,这是非常高级的事情了。这对于专业要求非常高,没有头脑是不行的,可仅只有脑子也是不行的,当然既没有头脑也没有手艺就更不行了。
由此,不是咨询业难做了,而是没有手艺、仅凭名头和套路的咨询难做了——专业人的春天来了。
再次提倡:专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