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R 技术在我国污水处理中的研究及应用


 膜分离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开始于20 世纪60 年代末。从1995 年以来,我国对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工作开始全面展开,多家科研院所进行了此方面的研究,清华大学从膜污染形成机理出发,采用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进行了水动力学控制膜污染的方法研究并取得良好的结果,中院生态环境研究采用A/O 膜生物反应器进行高浓度废水处理的试验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了重力淹没式和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的性能,并对影响处理效果的生态因子进行研究。为了降低混合液污泥浓度对膜污染的影响,天津大学研究了投加活性炭的膜生物反应器(PAC-MBR)膜污染特性。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采取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对垃圾渗滤液处理效果进行试验考察,同济大学、东华大学尝试采用A/O-MBR 对污水脱氮进行试验相关研究,等等。综述以上研究表明MBR 在膜污染机理与控制、生活污水处理与回用方面的研究取得较满意的结果。2000 年,顾平采用国产中空纤维膜对生活污水做了中试规模的MBR 研究,结果表明:MBR 工艺出水悬浮物为零,细菌总数优于饮用水标准,COD 和氨氮的去除率都高于95 %,出水可直接回用。2001 年,张立秋等对一体式MBR处理生活污水的主要设计参数HRT、SRT 等进行了理论推导,为实际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并对膜堵塞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提出了膜内部生物堵塞的存在。

  虽然我国在MBR 技术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同日本、英国、美国等国家相比,我国的研究试验水平还比较落后,由于国产膜组件的种类较少,膜质量较差,寿命通常较短,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虽然在我国膜生物反应器在处理生活污水方面已有应用,但到目前为止,设计完善、运行良好的应用膜生物反应器的生活污水处理厂还未见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