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的政体


  全国共分为26个州和巴西利亚联邦区,州下设市,全国共有5562个市。这些市的人口数量类似于中国的乡镇,面积类似于中国的小县。国会有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院由土著后裔酋长、土生白人贵族后裔或葡萄牙贵族后裔,以及有战功的将军、卸任的政府官员和当地重要领袖等组成。巴西参议院议员构成类似中国政协委员构成,实际的监督权利或立法权利要比政协强大。众议院是选举产生,类似中国的人大。

  总统是巴西国家元首,同时也是武装部队统帅。政府委员会是巴西的政府机关,总统任主席,国务大臣(或译为国务部长,类似于总理)为真正的首脑,主持其一切工作。政府委员会原为巴西帝国时期的政府机关,其成员大多保留“大臣”呼。巴西为半总统半议会制共和制。议会、总统均由选民直接选出,总统负责国防、外交领域,政府委员会负责内政、经济、文化领域。

  巴西民主政治往往有些偏左,这似乎是偶然,其实是存在一定逻辑的。在人口天赋差异大的国家,容易产生偏左的民主政治体系。平均智力天赋水平低的国家,也容易产生偏左的民主政治体系。因为人口天赋状况以及人口天赋差异状况会影响选举结果。不同天赋人口拥有不同的认识水平,这会影响政治家的蛊惑效果,智力天赋水平不高的人群容易被政治家蛊惑,容易做出不符合长远利益的选举决策,促使不利于社会或经济长远发展的政策产生。委内瑞拉的较左政治状况的产生道理基本如此。不同天赋的人口拥有不同的生活水平,拥有不同的需求,这会对选举结果产生重大影响。低智力天赋人口往往拥有低生活水平的现状,需要的是满足日常基本生活需求,容易被政治家的蛊惑或许诺打动,容易导致左派政治家选举胜利。高智力天赋人口往往拥有高水平的生活质量,需求层次已经比较高了,对自由生活的需求会较多一些,这些人口会倾向于右派政治家。由于巴西高智力天赋人口比例不太大,以及天赋差异大,导致巴西左派政治家容易在选举中胜利。拉丁美洲国家拥有类似巴西的政治情况,偏左的政治对巴西经济发展不利。

  总统为三军最高统帅,武装部队各军种司令、参谋长和总统府机关安全办公室主任协助总统制定有关军事政策和处理军务。1999年,巴政府将原海、陆、空三部合并,成立国防部。巴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一年。2008年三军总兵力37万人。巴西军队规模不算大,至少相对巴西的人口数量不大。巴西人均军事开始较小,由于巴西人口数量庞大,这导致巴西军事开支总量在拉丁美洲还是很大的,军事实力还是很强的。较小的人均军事开支,却可以实现相对强大的军事力量,这就是人口规模效益的重要体现。

  2009年,巴西和法国签署军售协议,法国将帮助巴西建造一艘核动力潜艇,这将使巴西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中国、英国和法国之后,第六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这可以显示巴西科研实力不如中国,虽然巴西人均GDP比中国高,社会发展程度比中国高,也许巴西人均科研投资比中国人均科研投资多,但是由于巴西只有中国六分之一的人口数量,这导致巴西人才规模不如中国,科研投资规模不如中国,科研效果自然不如中国。但是巴西相对人口数量少的国家,还是很有优势的。这些优势可以体现在,巴西可以用人均较少的科研投资,实现较大的科研投资规模,促使巴西现代科技处于较高水平。比如巴西可以发射人造卫星,这是大部分国家不能办到的事情,巴西依靠自己庞大的人口数量,相对轻松的办到了这些事情。

  巴西面积类似澳大利亚,人口数量是澳大利亚的10倍,虽然巴西人均富裕程度远逊色于澳大利亚。但是巴西却可以依靠庞大的人口数量,实现了更大的经济规模,产生雄心勃勃的各种理想,比如想加入常任理事国。巴西现在是南美洲的老大,产生各种想法,也是正常的。核潜艇的军事战略地位接近原子弹,核潜艇与核武器配套可以产生强大的军事威慑能力。值得感慨的是巴西可以买来核潜艇,巴西的国际环境还是很宽松的。

  为了开发北部广大地区,使内陆和沿海均衡发展,1956年,巴西决定将首都从大西洋沿岸的里约热内卢迁至巴西高原中部的巴西利亚。巴西利亚地处巴西高原中部,1960年,首都正式由旧都里约热内卢迁移至此。这个迁都战略,没有多少价值。人口的不均衡分布是各国的普遍事实,不应该想法改变,应该让自由市场决定人口的最终分布。巴西不应该把首都迁出巴西东南人口稠密区域,里约热内卢也不适合首都,但是可以在东南部寻找地理位置适宜的好地方,做巴西的新首都。我依然赞成中国学习巴西迁都,北京经常号称人满为患,迁都是最佳解决办法。

  巴西利亚三权广场周围环绕众议会、参议会、国家大法院、总统府、外交部、国家民族独立纪念馆、劳动者纪念碑等众多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