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的《创新者的窘境》已经出版了20年,为什么后来还有这么多人做了愚蠢的决定?
我们知道了这些“失败”的故事,下次就不会再犯错了吗?
答案是NO。
因为你会陷入真理符合论的思维模型陷阱:
相信眼见为实,相信时空内的经验,相信未来跟过去一样。
2
人类认知客观世界有两副眼镜,第一副眼镜是感官系统,第二副眼镜是理性思维。
其中,第一副眼镜对应的真理符合论,指的是如果你的信念和客观事实一致就是真理,不一致就不是真理。
这是正确的吗?我们分三部分来解答这个问题。
第一,什么是客观事实?眼见为实是真的吗?
我们认识世界有5条通道,眼耳鼻舌身(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其中,80%的信息来自于眼睛,18%的信息来自于耳朵。
但我们真的眼见为实吗?我们耳朵听到的真的就是声音吗?
事实上,眼见为实是个笑话,眼一见就是虚。
你所谓的客观世界,是被我们主观扭曲过的世界,根本没有客观世界。
※ 案例1:萨拉的苹果
小姑娘叫萨拉,她看着眼前的苹果,会说是一个圆圆的、红红的苹果。但如果她脑子里没有“苹果”这个意识,她还有苹果这样一个形象吗?
你所看到的任何东西,其实都是这个东西在你脑子中的视觉再现,再经过主观意识处理过的一个信息而已。
此外,当我们看任何客体的时,只能感受到这个客体里面,跟视觉相关的属性。
所有跟视觉无关的属性,我们的眼睛都触碰不到。
而且,即使我们触碰到视觉的属性,也只能触碰到很小的一部分。
我们人类的可见光少得可怜。
※ 案例2:这个世界有声音吗?
当然有,但听觉只能触碰到客体中,跟听觉有关系的属性,所有之外的属性,我们都丢掉了,而且还只能触碰到其中一小波段的声音。
更可怕的是,当我们的耳朵触碰到这个波段时,本来是振动波,但我们的听觉神经,会把它扭曲为声音。
世界本来没有声音,是我们把它扭曲为声音。
※ 案例3: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
爱迪生是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发明家,他发明了直流电。庞大的GE公司所有的发明,都是建立在直流电基础之上,后来特斯拉发明了交流电。
但你要知道,当时的爱迪生,特别不接受交流电,并且做了大量的工作来诋毁交流电,比如把交流电接在大象身上,庞然大象哄然坍塌。
爱迪生的脑子并不愚蠢,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
因为他生活在一个直流电的世界里,没看到交流电。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这不是比喻,是现实。
第二,人类认知的目的不是为了求真,而是求存。
约翰·梅狄纳在《大脑规则》一书中强调,大脑的设计是为了解决生存问题的,不是为了追求真理。
整个自然界,从物理学、生物学到人类社会学,有一个通用的原则——最小作用原则,即自然万物运动和结构总是采取某种最简便、最经济的方式。
人类用这种扭曲和简化的感官系统,但是有效地建立了自己生存所需要的识辨系统:
本来没有颜色扭曲成红色,从而我就能做出判断它是个苹果。
这就叫最小作用力原则扭曲客观世界。
※ 案例:电磁感应
基本粒子的电磁感应是动物的感性和人类理性的根基,它是指电子加上质子合起来成为氢原子。
假设你是电子,负电荷是你的鲜艳属性,而且,你只能用这个属性,去感知质子的正电荷。
也就是说,质子和正电荷之外所有的属性,电子感知不到,失真了。
接着,一旦电子用自己的负电荷,感应到质子的正电荷,他们俩合在一起,就变成了电中性。
也就是说,你根本连电子的正电荷也感受不到,感受到的是电中性,完全扭曲了。
我们所有认知最底层的东西是完全扭曲的,但是,尽管是扭曲的,电子借此完成了自己的生存识别系统:
我找到了质子,跟质子合起来形成一个氢原子,我能活下来了。
第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吗?不是,甚至是遮蔽真相的最大帮凶。
《时间简史》里讲,人类做判断有两个机制,一是科学家机制,先有证据再下结论;二是律师机制,先有结论再去找支持证据。
最终论证的结果是,人类生下来都是律师思维。
为什么?脑神经科学里有一个系统叫网状激活系统,它是大脑的开关系统,对所有的信息过滤。
也就是说,我们的脑子里面有个物质性的存在,把这个世界上不符合你愿望的信息,屏蔽到外面去了。
所以,自圆其说是一种人生下来就会的、无师自通的、先天性的能力。
我们的逻辑推理能力是用来说服别人,用来自圆其说的。
3
真理符合论不成立,第一副认知眼镜有问题。
这种思维模型导致的严重后果是,每个人身上都会有一种严重的所知障。
它使我们永远生活在自己的主观世界里,并为自己所定义的世界寻求证据,进行逻辑自洽,陷入“合理性遮蔽”的樊笼,形成所知障,构筑了自己的边界。
越成功的人越有所知障,规模越大的企业越有所知障,这是我们最大的麻烦。因为你会认为过去所经历的一切,所产生的经验和知识,未来依旧成立。
人类过去成功的经验,给你所塑造的认知边界,这是我们率先要打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