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是接受物质体刺激而产生表象的一种能力。
感性的人在接受外在事物刺激的能力,要比一般人强很多。而这种人,在发现和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上也比一般人要强很多。
感性的基础材料是感觉。离开了感觉就不存在感性。而人对事物的感觉往往受他的主观经验所决定。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主观的感觉而去判断事物本身,这是因为我们的感觉和在感觉基础上形成的经验都是有限的,往往是片面的。如果,我们反以个人片面的意见去判断事物的本身,那么,往往会对事物产生出一个错误的认知。所以,我们在感性的基础上,应当进一步去发挥理性的作用。
我们未曾经验过的事物,为曾受过刺激的东西,对我们个人而言,也许是新生的,但是就其事物本身而言,而往往可能是过去式的。比如现在流行在重庆市公墓业的所谓会销的方式,对于后介入公募业销售的人而言,它是新的,但是这个新是因为他们为经历过而新,而不是这种方式本身的新。一个被直销业,在中国大陆做了20多年的销售方式会是新的吗?一个被台湾人从直销业的理念中,转移到中国大陆的塔陵龛位中运用、且被证明是弊大于利的方式肯定不是新的,但是因为后出现的公墓企业,没有能够全面了解这个行业所经历过的历史过程,所以把它当成新的,其实对于这样的企业和从业者,所有的都是新的。由此可知,对甲是陈旧的、抛弃的,而对乙可能是新鲜的。在这个陈旧与新型的认知的区别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历史时空中的差异性。在这个差异性中自然反映出了人的历史性的差异性。
所以,在哲学以外的领域中,陈旧与新生都是相对的概念,就像传统与现代的概念一样,都是相对的。
2017年8月15日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