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调适意絮67】
让中国梦嵌进老年生活
喻建国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重要执政理念和重要指导思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中国梦” 的核心目标也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也就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
作为中华老人在老年生活中也务须将中国梦嵌进自己的生活,在自己的老年生活中让自己能够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老年人有效养老,争取长寿,争取在自己的养老时空中显示实现中国梦的努力:适应积极的社会进步和发展,热爱身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养老生活中弘扬民族精神。
中国社会正处于积极的社会进步和发展中,老年人要见新欢喜,为新鼓掌,主动创新,热情开拓,所有这些都能够在自己身边的养老生活中展现。
我们这一代老年人经历过改革开放前后的岁月,这是一个多么惊艳的历史,能够有此经历可真是三生有幸哦。我们要向后人多多讲述这些历史,让他们从中受到鼓舞,更加振奋地投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践行中。
【自我调适意絮68】
对自我心态的鉴定和培育
喻建国
“心理学”一词最早出现于1520年,有一位塞尔维亚人马如利克首次用“Psychologia”一词讲述大众心理,从此“心理学”一词登上了人类的舞台。心态在心理学上指的是个体对特定对象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对心态的研究还是二十世纪中的事情。
成熟心态即个体对特定对象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是成熟的,它对个体带来的是健康、积极和快乐;次成熟心态即个体对特定对象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是次成熟的,它对个体带来的是亚健康、积极与消极的交替和感觉淡然;不成熟心态即个体对特定对象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是不成熟的,它对个体带来的是病态、消极和痛苦。
人们每天要面对多少特定的对象,人们要对这些对象做出总的评价并且同时做出自己的反应。这不就十分清晰地表明了心态在人们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心态的重要性被凸显得多么清晰。
在现实时空中特定对象同时出现在很多人的面前,而很多人的心态都停留在自身原有的状态,有心态成熟的,也有心态次成熟的,还有心态不成熟的。结果在不同的人的反应中出现了天差地别。心态成熟的人的反应是健康、积极和快乐,心态次成熟的人的反应是亚健康、积极与消极的交替和感觉淡然,心态不成熟的人的反应是病态、消极和痛苦。
老年人理应对现实时空中出现的各种特定对象产生健康、积极和快乐的反应,如果没有这样的反应,就该好好审视自己的心态并且调整自己的心态。